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九章 不装了,我真的造反了(2/2)

    他爬过的山,包括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终南山、峨眉山,简单地说,你听过的,他都去过,你没听过的,他也去过。

    此外,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金沙江、汉江,几乎所有江河湖泊,全部游历。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强盗,被劫去财物,身负刀伤,还由于走进大山,无法找到出路,数次断粮,几乎饿死。最悬的一次,是在西南。

    当时,他前往云贵一带,结果走到半路,突然发现交通中断,住处被当地土着围,过了几天,外面又来了明军,又开始围,围了几天,就开始打,打了几天,就开始乱。徐宏祖好歹是见过世面的,跑得快,总算顺利脱身。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还开始记笔记,每天的经历,他都详细记录下来,鉴于他本人除姓名外,还有个号,叫做霞客,所以后来,他的这本笔记,就被称为《徐霞客游记》。

    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宏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游,虽然他自己没有想到。

    正当他考虑出游方向的时候,一个和尚找到了他。

    这个和尚的法号,叫做静闻,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诚,非常崇敬鸡足山迦叶寺的菩萨,还曾刺破手指,血写过一本法华经。

    鸡足山在云南。

    当时的云南鸡足山,算是蛮荒之地,啥也不通,要去,只能走着去。

    很明显,静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一个人去,估计到半路就歇了,必须找一个同伴。

    徐宏祖的名气,在当时已经很大了,所以他专门找上门来,要跟他一起走。

    对徐宏祖而言,去哪里,倒是个无所谓的事,就答应了他,两个人一起出发了。

    他们的路线是这样的,先从南直隶出发,过湖广,到广西,进入四川,最后到达云贵。

    不用到达云贵,因为到湖广,就出事了。

    走到湖广湘江(今湖南),没法走了,两人坐船准备渡江。

    渡到一半,遇上了强盗。

    对徐宏祖而言,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他已经遇到好几次了,但静闻大师,应该是第一次。此后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反正徐宏祖赶跑了强盗,但静闻在这场风波中受了伤,加上他的体质较弱,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

    徐宏祖停了下来,办理静闻的后事。

    由于路上遭遇强盗,此时,徐宏祖的路费已经不足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后果难以预料。

    所以当地人劝他,放弃前进念头,回家。

    徐宏祖跟静闻,是素不相识的,说到底,也就是个伴,各有各的想法,静闻没打算写游记,徐宏祖也没打算去礼佛,实在没有什么交情。而且我还查过,他此前去过鸡足山,这次旅行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他说,我要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为什么要去。

    徐宏祖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

    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我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要帮他做到。

    徐宏祖出发了,为了一个逝去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去者,他并不熟悉。

    旅程很艰苦,没有路费的徐宏祖背着静闻的骨灰,没有任何资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粮充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他还当掉了自己所能当掉的东西,只是为了一个承诺。

    就这样,他按照原定路线,带着静闻,翻阅了广西十万大山,然后进入四川,越过峨眉山,沿着岷江,到达甘孜松潘。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渡过金沙江,渡过澜沧江,经过丽江、经过西双版纳,到达鸡足山。

    迦叶寺里,他解开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静闻的骨灰。

    到了。

    我们到了。

    他郑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叶寺里,在这里,他兑现了承诺。

    然后,他应该回家了。

    但他没有。

    从某个角度讲,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因为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旅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他离开鸡足山,又继续前行,行进半年,翻越了昆仑山,又行进半年,进入雪区,游历几个月后,踏上归途。

    回去没多久,就病了。

    喜欢锻炼的人,身体应该比较好,天天锻炼的人(比如运动员),就不一定好,旅游也是如此。

    估计是长年劳累,徐宏祖终究是病倒了,没能再次出行。崇祯十四年(1641),病重逝世,年五十四。

    他所留下的笔记,据说总共有两百多万字,可惜没有保留下来,剩余的部分,大约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着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好的,总结应该出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故事,他为了研究地理,四处游历,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这样吗?

    不是的。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经常被记者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爬?

    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一次,他答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桉: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

    因为它就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