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逆贼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圣人已死(2/2)
    正式打响了有力的第一枪。

    …………

    五月。

    江南士林震荡。

    他们在打出第一张牌之后,迎头而来的是从应天城通传江南的大明旬报。

    那种大雕和美女的故事,吸引了所有普通人的注意力。

    连带着,报纸头版头条的内容,也开始在民间沉淀下去,逐渐酝酿着。

    不需要探查,世人都知道,这是已经臣服在汉王监国威势下的东宫,附和之举。

    报纸上,公开表明了对监国的支持。

    对现任监国推行白话的推崇。

    而在更深处,这是大明朝,朝廷第一次以半公开的形式,主动引导天下百姓,去思索一件事情。

    究竟是谁,垄断了他们发生的渠道和权力。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带着粗俗俚语的话,才是他们每日里使用的。

    而那些文绉绉,让人看了听了,就要头晕的话,和他们并没有一丝关系。

    朝廷已经光明正大的摆开了阵仗。

    白话的推行,不会因为他们的聚集,而就此半途而废。

    形式很严峻。

    百姓们忽然之间,除了对自家田间地头的事情感兴趣外,竟然还对国朝政策感起兴趣来。

    而随着第二版旬报的发行,上面的言辞更加的严厉起来。

    同时,尾版的话本,那位道长也已经上垒成功,将整个舆论推到了巅峰。

    此时。

    皇帝北巡行在,已经在山东兖州。

    整个北巡队伍暂时的停了下来,皇帝从大运河上走了下来,在近万天子亲军的护卫下,由陆路官道向东。

    圣临曲阜!

    已存世一千多年的宅院外。

    车架如云,龙旗招展,旌旗迎风,金戈铁马。

    其人家,合族而出,恭迎圣驾。

    于府门之前,跪伏一片。

    皇帝坐于披甲战马上,戎装在身,双手合拢,马鞭微微抽动。

    太子亲军,锦衣卫肃穆威严。

    其族三拜九叩,面向太子行大礼。

    皇帝无语沉默。

    司礼监掌印太监,微微眯眼,亦不出声。

    江南的消息,时时禀报于皇帝行在。

    “朕,要入府看看。”

    皇帝的声音,轻飘飘的回荡在这座千年府邸前。

    惊起一片,耸立于千年古松枝头的白鹤。

    白鹤升天,钻入橙光之中。

    “臣,恭迎陛下入府。”

    地上带起了一片尘土飞扬。

    上万国朝雄师带来的压迫,让人不该抬头。

    地上多出了两道痕迹。

    御马旁,多了一个坚实的后背。

    皇帝微微一笑,翻身,于另一侧下马。

    体面。

    是相互给的。

    敲打即可。

    入府。

    玲琅满目,雕梁画栋,却难见儒气,一片富贵气派。

    当是第一世家!

    华盖走了一刻钟,终于是到了这千年世家祭祀之处。

    有雕像。

    亦是安静了千年之久。

    一身儒服,手持书卷,面带慈祥。

    “江南之事,卿可知?”

    这千年世家五十八世孙,孔彦缙心生苦涩,低声作答:“臣知……”

    皇帝久视雕像,轻叹一声:“圣人不知。”

    满祠寂静。

    圣人不知道。

    因为圣人已死!

    合族再次跪拜。

    “我家施政如何?”皇帝再次开问。

    对答:“天子恩德宽厚,天下拥护。”

    他们家为天下师,但刀剑无情。

    皇帝笑出了声,显得很是开心,龙颜大悦:“宗室有子瞻基,尚年幼,不知能否入学。”

    锦衣卫南镇抚使燕南飞,右脚踏前。

    在他的腰上。

    是绣春刀。

    再答:“有教无类,天子信赖,乃是臣下荣幸。”

    皇帝目光如炬,平视雕像,学着对方,脸上露出慈祥的表情:“善!”

    ……

    三日后。

    山东曲阜,当代衍圣公,孔府族长孔彦缙离府南下,入应天,为太孙师。

    第三旬。

    大明旬报,头版头条,刊登真名,衍圣公写《以民为本》,刊行天下。

    千年世家,争取到了最后一丝体统,半白半文,只字未提朝政推行白话之政。

    但世人皆知,若以民为本,则白话无害。

    士林震荡。

    他们刚刚积攒的第二次进攻,刚过一半,应声而止。

    ……

    “圣饮!”

    “诸君共饮!”

    秦淮河畔,温柔乡旁。

    满园少年郎。

    人人面色潮红,兴致旺盛。

    “太孙所言不错,他们就是一群没有脊梁骨的腌臜货色!”

    朱秀明显喝高了,一手提着酒壶,一手钩在朱墨的脖子上,大声的喧嚣着。

    朱墨皱眉训斥:“慎言!”

    徐储秀满脸作疼:“秀哥儿喝多了,该去歇息了。”

    朱秀瞪着一片血红的双眼,断然拒绝:“不!我就是要说!他们难道是有骨气的吗?陛下只言片语,他们便满族跪地。为了活命,他家便是千年之世家,如今不还是用起了白话!”

    朱瞻基同样喝得有些多,不过神志清醒:“陛下不会真的做什么。擅动圣人之家,会引发很多不好的事情。这不过是一场利益交换而已。”

    朱瞻基对老爷子在曲阜做的事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近万大军抵近,不过是以势压人,在气势上占据上风。

    南北两宗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

    而真正让那家服从的,乃是皇室给的好处。

    须知。

    曲阜那一家,如今不过是个活着的牌位而已。

    就算他们拥地万顷,在朝堂上却并无好处。

    尊他们家为师的读书人,不过是因为要靠圣人的思想,来获得仕途上的进步。

    太孙师,是一个天大的好处。

    那一家千年来,不过是为了一个名声而已。

    如今皇帝给他们的名声又加重了一份。

    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他们家没有任何的损失,只要轻飘飘的点个头,连那头版头条的文章,都不需要亲自去写,就能收获皇室的善意。

    而士林,却不敢有任何的反驳之言。

    因为,那家是他们的师门。

    他们要是还想靠着师门吃饭,就不能做出反对师门的事情,说出不同于师门的言论来。

    圣人之家为名所困。

    这天下士林,又怎么可能没有束缚?

    “这是我们的一次成功,却不是最后一步。此路满是荆棘,我等仍需小心。”

    朱瞻基做了最后的总结。

    一众少年郎起身附和。

    ……

    六月初一。

    应天城,朝会召开。

    在京文武,皆需入宫听政。

    皇帝不在,由监国坐于御座下方,主持朝政。

    徽州府以白话,上奏朝堂。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