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漫世界有一个商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030章 崔公可是冀州名士
    新官上任前,皆须先去西园讲定钱数。

    届时交请,或有无法交齐而自杀者。

    新官到任,必竞为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百姓因此而怨声四起。

    其实周文文看到这里,他立刻就联想到明末崇祯即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糟糕事,人交钱当官,而新官到任,必搜刮百姓,导致百姓无法应对旱灾,无法交税不得不起义。

    同时崇祯元年,崇祯还来了一波骚操作,派太监立钞关,导致民间多处农民起义,如果不是当时许多“大神”还在,恐怕崇祯就亡了。

    而有趣的是,灵帝和崇祯都很依靠宦官(太监),唐末和清末也都是宦官作乱进一步引发“灾难”。

    但如果问周文文,在这段文言文里面,对他最有用的是什么,周文文会觉得是“乐安太守陆康。”

    “难道说会是陆氏?”

    周文文灵机一动,他想到了那个被孙氏三代折磨至死的陆逊陆氏大家族,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周文文还从《后汉书》,找到了关于陆康、陆氏的记载。

    祖父陆续,事迹载于《后汉书·独行列传》,父亲陆褒,“有志操”,朝廷多次征召为官都不就。

    兄陆纡,陆逊祖父,东汉城门校尉,敏淑有思学,长子陆儁,陆康死后朝廷追念功绩加封为郎中。

    幼子陆绩,有“怀橘陆郎”之典,后东吴官至郁林太守。

    孙子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陆绩次子陆睿,官至长水校尉,陆绩之女陆郁生,生于郁林郡,所以取名郁生。

    陆儁之子陆尚,因陆康平定庐江之功被封为郎中。

    从孙陆逊,东吴丞相。

    自幼丧亲而跟随陆康居住,年长从叔陆绩,在庐江读书。

    孙策攻庐江,陆康将儿子陆绩和从孙陆逊送回老家吴郡避战,躲过了一劫。

    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一带)。

    由于高成县地处偏远,当地治安很乱,每户人家都备有弓弩,而每次县令一到,首先就征发民力修建城墙。

    陆康到任后,将这些人遣散,百姓大悦,又以树立恩信为方法,连盗贼都逐渐被收服了。

    州郡上表彰他的功绩,于光和元年(178年)升任武陵太守,后来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都得到称赞。

    汉灵帝为了要铸造铜人,大幅加征税收,百姓贫苦。

    陆康上表劝谏,被宦官误谗为诽谤圣明的大不敬,幸而御史刘岱仔细研究了表文后,上奏解释,才只以罢官返乡论处。

    不过之后,朝廷又重新征召了陆康,担任议郎。

    此时庐江郡出现盗贼黄穰等人,连结江夏等地的势力,多达十余万,攻陷了四个县。

    朝廷于是任命陆康为庐江太守。

    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击破了黄穰等人,其它残余也纷纷归降。

    汉灵帝表彰了陆康的功绩,封陆康之孙陆尚为郎中。

    而在汉献帝继位后,天下大乱,陆康还冒险派遣孝廉进贡朝廷,被加封忠义将军,秩达中二千石,已经是九卿级别。

    当时,袁术的割据势力屯重兵在邻郡九江郡的郡治-寿春,袁术因为军队缺粮,向陆康......

    在汉献帝继位后,天下大乱,陆康还冒险派遣孝廉进贡朝廷,被加封忠义将军,秩达中二千石,已经是九卿级别。

    当时,袁术的割据势力屯重兵在邻郡九江郡的郡治-寿春,袁术因为军队缺粮,向陆康索要米三万斛。

    陆康认为袁术是叛逆,闭门不与之来往,而且整修战备准备迎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