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漫世界有一个商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重置版 014
    第014章对护羌校尉的研究3

    护羌校尉持节,权重尊崇。

    初置时,持节反映任务的临时性,后来更突出军事斗争中的权变功能,能调动指挥边郡太守、都尉和屯兵戍卒,是方面长官,主持对羌军务。

    护羌校尉领有的军队(护羌校尉营)为此职权行使的主要保障,其具体情况前人多语焉不详。

    在史料中提到的军队构成和兵员数目差异颇大,有必要厘清。

    汉朝中央军北军中越骑、长水、胡骑校尉。

    军队建置中,校尉是仅次于将军的级别,由于西汉初统领指挥军队的将军平时并不拥兵,有任务时方发军命将,所以校尉所领的校是常备建置中最大的军队单位。

    兵员数目是一定的。关于汉代军队的具体编制,据《续汉书·百官志一》载:“其领军皆有部曲。

    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军司马一人,比千石。

    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

    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军队按军、部、曲、屯来编成。

    设校尉时,校尉领部,不设校尉时,司马领部,很灵活。

    文献记载每部(校)编制千人左右。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霍去病“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一校八百人。

    《汉书·李陵传》载:李陵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汉遣贰师将军伐大宛,使陵将五校兵随后。”每校千人。

    从装备和战斗力来看,霍去病与李陵所率的军队都堪称汉军中的精锐,也都是正规军,八百至一千是一校的正常编制。

    另外《汉书·赵充国传》载:“步兵九校,吏士万人。”一校千余人。

    1978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一批西汉木简,内容大部分属于军事方面,虽然在军队各级编制上学者看法不同,但一校八百至一千的人数认识基本相同。

    护羌校尉领有的军队(护羌校尉营)是直属中央驻扎于边地的边防军。

    军队构成和兵员数目也与中央宿卫军有一些差异。

    将屯兵:

    “将屯”,据《史记·傅宽列传》载:“徙为代相国,将屯。二岁,为代丞相,将屯。”

    裴驷《集解》:“如淳日:‘既为相国,有警则将率而屯守也,’案:律谓勒兵而守日屯。”

    《汉书·赵充国传》载:“迁中郎将,将屯上谷。”意为典领边郡屯兵,屯守边郡。

    “将屯兵”、“屯兵”是屯驻于边郡的野战部队。

    这种将屯兵主要由戍卒组成,东汉后戍卒减少,大量使用募兵和弛刑徒。

    直属护羌校尉营中编制内的将屯兵,是由戍卒、募兵和弛刑徒构成正规军。

    据《后汉书·邓训传》载,张纡滥杀降羌引发羌人大起义后,和帝永元元年(89),邓训代为护羌校尉,“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

    这二万人是战时兵员数。

    待邓训安抚叛羌后,“遂罢屯兵,各令归郡。

    唯置驰刑徒二千余人,分以屯田,为贫人耕种,修理城郭坞壁而已。”

    可见二千余人是平时的规模,主要是驰刑徒。

    其余征发来的戍卒、花钱雇的募兵均被遣散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