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涯:他提倡跨学科学习,不仅科学内跨学科,还要科学外跨学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无论是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还是在其它行业上都将是大有裨益的。左右逢源就是在这种广采博收中产生的。
俍致:钱老站得高看得远。
彼岸花:钱学森本是航空系的研究生,但是他的兴趣广泛,不仅对物理、生物、化学等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还对文学艺术极感兴趣。他说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他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
百灵鸟:钱学森爷爷认为,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维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俍致:看来我选购的两千本书,正好适合你们的口味呀。
彼岸花: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外阅读显神通。
娜迪雅:钱学森爷爷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文理兼通的人还可以列举一大串。
俍致:是吗?那就再列举几位。这就像人们写论说文,论据充足才有说服力。文学艺术常同科学携手并进,人类文明就会不断推陈出新。
天之涯:地质学家李四光国学根底深厚。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其所著的《物候学》一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
海之角:桥梁学家茅以升能将汉代的《京都赋》背得一字不漏,撰有《五桥颂》《二十四桥》《人见彩虹》等散文行世。
彼岸花:陈省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酷爱文学,擅长诗作。
百灵鸟:华罗庚诗文俱佳。晚年撰有“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劳补拙是良策,一分辛劳一分才。”
兰馨:著名数学家兼诗人苏步青有“文理之才”之美誉。从事诗歌创作达七十余年,出版有《苏步青业余诗词钞》。
娜迪雅:苏老曾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他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助他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苏老的话道出了文理不分家的不解之缘。
俍致:听了大家的畅谈,我也受益匪浅啊。要想做出大成就,切莫厚此薄彼哦。
天之涯:有了深厚的文学底蕴铺垫,坚信未来之路越走越宽广。
海之角:叔叔见识不凡,我们以后常来。常读文史书籍,当官不掉链子,能够坚持初心,必将终身受益。
彼岸花:许多书我家里都没有,这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百灵鸟:为了让精神大厦不倾倒,我们会常来这阅读思考。
俍致:大家志向远大,只要你们喜欢,随时欢迎光临。我的灵感来了,要去记录一下,你们随便翻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