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还特地派人去同官附近打听了一下。得之围城叛军已经撤回洛阳。只剩不远处的陕郡残存了四千老弱残兵驻守。
听到这消息,李林甫如获至宝。赶紧进宫朝李隆基禀报。
李隆基更是欣喜若狂,连着下了几道旨意催哥舒翰出兵。
这时候,第一道传旨太监回来了。带回了哥舒翰的回信,把原来的理论又阐述了一遍。
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意思,我要守住国门,不能让贼兵踏入陇右一步!
这时候李光弼的奏书也到了,建议朔方兵马出击,直取范阳,彻底颠覆叛军老巢!
李隆基召李林甫商量,李林甫却不屑说道:“朔方才有多少人?范阳不过一座边镇,占了又有何意义?不如取了洛阳。叛军便一蹶不振了!”
李隆基点头赞成!便又下旨叫人去同官催促。
李林甫犹豫的看着李隆基,“陛下,这个哥舒翰似乎是不想进攻。是不是有什么异心?是不是也该学高仙芝?”
李隆基怒道:“你个贼子!高仙芝是冤枉的你以为朕不知道吗?若是再为了私欲打压异己看朕怎么收拾你!”
李林甫赶紧跪倒在地,“陛下英明,我不是着急,怕贻误战机吗?”
李隆基长叹一声,“我大唐猛将还有多少?若是都为这些杀了,你叫谁去统兵打仗?你去吗?”
李林甫一个头磕下去,“臣为大唐万死不辞!”
李隆基淡淡看他一眼,“你懂打仗吗?你就是去了。也不过多让大唐将士送死罢了。”
李林甫面如土色不敢抬头。
李隆基似乎并没有想和他计较,吩咐他起来。
然后又叫人拟旨送去同官,嘴里嘟囔道:我就不信几十道圣旨你全抗了。
那神情,如同一个跟谁斗气的孩子。
李林甫心中一凛,便明白了哥舒翰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知道了有些话不能再说了,否则李隆基真的能为哥舒翰把他收拾了。
哥舒翰望着案上的一摞圣旨,老泪止不住流了出来。“陛下糊涂啊!”
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
哥舒翰为了保险,让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一条狭窄的小路上。
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一条窄路上,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
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
这时候,箭矢早已经用尽。唐军早已经指挥失灵。连哥舒翰都被挤在一个山洼处不能动弹。
看着遍地死尸,哥舒翰老泪纵横。拔出腰间长剑便要自刎。被亲兵死命拦住。
剩下的唐军还在拼命逃窜,有的直接掉进山沟里摔死。有的跳进黄河里淹死。
索性哥舒翰的亲兵里面水性好的不少。这才簇拥着他渡过黄河。等从黄河北岸逃回同官时候,他的身边只剩了区区几百人。
潼关外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人和马掉进沟里,一会就填满了,后面的人就踩着尸体过去。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
崔乾佑领着精兵一路杀戮和俘虏唐军无数。
第二天一早,崔乾佑便又领着十几万军队杀到同官城下。
而此时仅剩的八千唐兵那还有战斗力,只是短暂的一个接触。便又弃城逃跑了。
此时哥舒翰的军令已经毫无作用,士兵们的眼神看他。也只把他看成一个身体不便的老人了。
求订阅,求推荐,求收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