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一片海阔天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91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2/2)
    “我叫刘莉,刘成是我的堂弟。”刘莉大方地介绍自己。

    我说嘛,原来不是亲姐弟,这长相差得也太多了。

    “我请李总这顿茶总可以吧?”

    都这样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再推托下去就太虚伪了。

    “那我谢谢二位了。”

    “到底是读过书的人,说话都这么好听。”刘莉说话可不像李思危,一点拘束感也没有。

    “姐咱们把李总送回去吧,我刚才看门口没有车,李总的女朋友可够厉害的,管接不管送。”刘成开起了玩笑。

    李思危没拒绝,只能再谢谢了。

    来的时候坐在安乔的副驾上,注意力全在安乔身上,根本就没看路,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可以留个电话吗?”李思危坐上车后问。

    “当然要留了,我们想和你要电话又怕打扰到你,没好意思说。”

    这姐弟俩可够热心的,一起送李思危回酒店。

    路程并不远,这一路上姐弟俩特别是弟弟刘成的嘴就没停过。

    给李思危的感觉就像刘炳元失散多年的弟弟一样,后来一攀年龄,和李思危同岁,比刘炳元大。

    这一家人也不容易,初来京都时是被本村一个小工头招来的,刘莉的丈夫在工地做钢筋工,刘成跟着打小工,刘莉在出租屋内照看孩子。

    到了能入园的年龄,可京都的幼儿园一是不好进,二是就算能进去费用也负担不起,直到有一天一家专门面向工地子女的金凤凰幼儿园建成。

    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刘莉也到工地做了小工,后来又管过材料、升降机,开过叉车,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俩口子攒了些钱,做起了生意,虽然不怎么顺利,开过的几家店陆续都倒闭或转让了,可唯独这家茶吧不温不火地维持了下来,保证了日常的开销。

    虽然这生意也不比工地上做工多挣多少,但至少不用日晒风吹地受苦了。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农民工家庭不少,很多人初来城市时都是一个做工一个在家带孩子,有个别没有孩子的小年青夫妇根本就不敢要孩子。

    如果有了孩子,进钱数少了一半,花钱处多了一倍,生活就会变得很艰辛。

    金凤凰幼儿园的孩子们都知道是一位叫李林的爷爷给他们建了上课和学习的地方,一个叫李思危的叔叔给他们提供了食物。

    好煽情啊,李思危又被自己感动到了。

    不过之前自己去幼儿园孩子们都是叫哥哥的,怎么还长了一辈儿?

    “有一次元旦联欢会,老师让孩子们说自己长大后的愿望,一个孩子说他长大后要做李爷爷和李叔叔那样的人,把无私的爱奉献给社会,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刘莉在临下车时又说。

    惭愧啊,看看自己这几年都做了些什么?

    突然间,李思危感觉自己的思想在一瞬间得到了升华。

    安乔、刘之玉、白全仁,从此李思危的记忆中没有你们了,行当行之事,做该做之人。

    那句老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