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武成,遇张霸所部,张霸率众截击,提大刀出阵,只三合,便战败习甲,赵如霜挥舞双刀,战十余合,亦被张霸所败。纵横赶至,提矛而出,张霸自持勇武非凡,舞刀相迎,战三十余合,抵挡不住,纵横麾军出击,大败张霸,夺其良马千余匹,张霸领军后撤,后面梅成、公孙英、花羽率数万人赶至,姬超又率步骑万人将至,纵横不敢恋战,遂率部撤至九原。
封武、北勒父子、管营等并州将领,皆率兵道九原,接应纵横军,奋力击退追兵,扼守九原。
并州各路军皆损兵折将、接连败退,唯有纵横所部,仍有一万五千人,精锐未损,于是诸将一齐请纵横代领并州刺史,以聚众自保。
纵横道:“吾乃武人出身,何敢领并州刺史?”
封武道:“并州群龙无首,致有接连败退。如将军不领,恐吾等将为公孙霸所剿灭也。”
北勒亦道:“将军响震北方,可为并州领袖。如将军碍于不便,可假借并州刺史命,以统领并州军马,众将亦不敢不服。”
纵横道:“刺史大位,乃朝廷钦命者也。吾今虽然受诸公推荐,然不敢违背汉朝礼法也。”
北勒又劝道:“今朝廷为公孙国贼掌控。汉朝所钦命并州刺史已经身陨,且顾刺史有言,为其雪仇除贼者,即可领受并州刺史。前番将军推托,匡懿乃文吏,不能保全并州,致
有并州之失。非常之时,将以从权变行事。将军可领假刺史,与汉中王相联合,如此,方可以再做后图也。”
封武道:“将军若再推拖,恐九原、朔方也将不保矣。吾等只有披发左衽,投奔胡人了。”
于是纵横方才领受并州假刺史。收聚剩下各部,尚有三万众,整顿防备,扼守九原,士气又渐恢复。
公孙虎又令孙霸、梅成、公孙英令三万人进攻九原,公孙霸又增兵万人,相助花羽,一齐前来助战。
纵横领并州假刺史,整顿军备,率领部下封武、北勒、北泽、管营、赵如霜、习甲等将领,率兵迎战,两军战于九原,并州军大胜,连破敌军七围,斩其校尉五人,杀敌近万,燕军畏惧,又见天气寒冷,十分不利于作战,遂弃辎重,率部后撤。
公孙霸闻知定襄、云中又攻取,心下大喜,忽然又接得九原败报。心中疑惑,对众将道:“九原兵败,乃孤军军力未齐。孤今欲再增兵前往,并力剿除并州残余,以除后患。诸公以为如何?”
公孙虎闻报自己部下折兵万余,心中大怒,于是奏请亲自领兵前往剿之。
归海卫出班奏道:“以臣所见,燕王此番不宜进兵也。今并州残部,已经奉王腾为首领,其彪悍善战,部下尚有数万之众,连结胡人,占据塞外地利而拒守,恐非易取。且今已经时值隆冬,塞外风雪甚重,此番我军之败,亦为风雪阻挡所至也。主公不如班师为上。”
公孙霸道:“孤亦为此忧虑。然此时班师,残余未尽剿除,恐将为后患,如之奈何?”
归海卫奏道:“并州北连胡人之地,王腾率领残部据此,亦可以为我之屏障也。燕王可于晋阳留驻重兵,其必不敢南犯。燕王久在并州不还,恐汉中伪王趁此大举来犯,恐将不利于燕王也。”
公孙霸闻言,意乃决。于是用大将袁矫为并州刺史,统领六万之众,镇守并州,又以骁将张霸、花羽二人相助。又奏请朝廷以公孙虎为太保,率部仍然镇守幽州。各出征有功将领,皆一一赏赐升迁。
顺安26年冬十二月,公孙霸平定并州,从晋阳班师长安。自9月出师,至班师历经三月有余。公孙霸闻知荆州军围困宛城,于是班师之日,便令飞骑传令司隶境内各部驻军。开至宛城会合,待军会合,便与荆州军交战。
汉中王麾下军师将军徐图,闻知并州陷落,公孙霸将班师回朝。于是令前将军陈功率部撤宛城围,回师驻防襄樊。章武五万余人,已经围宛城两月有余,并未与宛城守军交战。今接到军令,又闻知司隶境内各方军队皆向宛城聚集,于是率五万余人撤围缓缓而去。朱玉见章武退军,乃下令勿得追击。于是宛城之围解,章武仍然领军驻守襄樊。
并州假刺史王腾,乃率部下三万余众,驻守朔方、九原二郡,并云中、定襄部分之地,南据公孙霸。并遣使致书汉中王,以其所统领之部归汉中王麾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