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看你的方案,挑重点的说,我懒得看。”顾鲲扫了几眼后,重新翘起了二郎腿。
陈克深吸了一口气,知道能不能重新抱到大腿,在此一举,当然要尽量简明扼要说人话。
“我们处的同事们草拟的补偿计划是这样的,给被动迁的人群几个选项,充分考虑到有些人有钱、追求未来的想象空间最大化,而有些民众比较缺现钱,只想落袋为安。
想象空间最大的方案,是允许阿门按照国籍人口每人300平米的占地面积,在现有市区周边按规划圈地,同样是允许他们最多自建三层楼,户型不限,未来也永不收取物业税。不过代价是这些建筑也永远不能投入房地产市场买卖,相当于是某些国家的小产权房。
既然是自宅地,未来塌了旧了他们想重建想翻修,只要不突破规划都可以,我相信这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摆平那些已经有自建房资金的渔民和农民。
第二号方案,就跟蔡处他们最核心的规划是一样的,国籍人口每人占地200平的权益,建设规划跟前一项相同,但是盖好的房子可以入市交易,也可以出租。而且自首次进入市场流通后,就要开始按年度计征物业税,我们就仿照大洋国大部分州的税率好了,按照房子的市场估价15%每年,收取费用。
这套方案,对于那些对自家居住条件豪华程度没什么讲究、未来也没打算住大型豪华别墅的中产阶级,吸引力较大。将来外籍劳工多了之后,他们还可以当包租公,出租给暂时在兰方买不起商品房的长期打工者。
不过,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方案,都只是给一个占地建设的许可权,对于掏不起盖房子启动资金的市民,我们还有集中委托建设的第三套方案,可以把国籍人口每人占地200平的指标,置换为公费建成后的450平多层洋房、或360平的豪华电梯公寓——
当然,折算后说的是建筑面积而非占地面积了,因为前面的200平是占地面积,允许盖三层相当于建筑面积600平。具体未来还可以根据各个国家规划的新建小区的户型、建设成本、地段作置换微调。”
陈克说到这儿,顾鲲稍微有些乱,就顺着他的描述找到了草案里的一些附表,仔细扫视几眼,那个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陈克这个方案,相当于是给那些“有土地盖房权但出不起盖房成本”的穷人,直接按照土地面积打七五折再乘以三层楼的比例,给多层公寓的现房置换。
这个价格,在目前的兰方应该还是挺有吸引力的,因为之前的兰方地皮价格并不贵,房子的成本里面,建设成本的占比还是挺高的。
可以设身处地换算一下,21世纪初,华夏国内的农民,在农村起个三层小楼,讲究施工质量的话,二三十万施工成本肯定是少不了的,同期地价才多少呢。很多农民外出打工,都要攒好几年的钱,寄回家盖小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盖房子的成本占比肯定是越来越低的。1980年代国内黑市价一吨钢筋都要两千块(价格双轨制的时候,计划内的白市价八百块一吨,但供不应求,不凭票不凭划拨的就是要两千),三十年后依然是两三千一吨,几乎没涨。
因此只拿两三成的占地面积期权,换取实打实地官方承包掉建设成本,如今对相当一部分人是有吸引力的。
说句题外话,后世很多人只是看到每过七八年、工资翻倍之后,猪肉价格也是两块、四块、八块、十五块、三十块……地往上翻,就觉得工资上涨被物价通胀吞了。但那只是因为这几十年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明显提升,所以农产品当然应该跟着涨。
但工业品的生产率是随着科技进步一直提升的,所以猪肉两块的时候钢筋两千一吨,猪肉三十了钢筋还是两千一吨。四十年前汽车几万块一辆四十年后还是几万块一辆,衣服几十一百一件,几十年后还是几十一百一件,电子设备反而还越来越便宜了。
要体会到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幸福感,就别只拿着工资盯着猪肉,多看看工业消费品,多消费那些东西,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了。说句大实话,很多老一辈的人感受不到进步的幸福感,只是因为他们的消费观默认一辈子不买车(以及很多其他早年被认定为奢侈的工业消费品),所以车相对工资便宜了这个事实,所带来的社会幸福感,跟他们没关系罢了。
……
扯得有点远,一言以蔽之,顾鲲觉得陈克草拟的补偿方案虽然说不上划算,但至少选项比较面面俱到,哪怕有可能让出去一部分利益,却最容易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人搞定。
顾鲲不差那点小钱,他要的是全市一盘棋,要的是从头到脚整顿利索。
关键是陈克的想法,比顾鲲一开始脑子里朦朦胧胧的念头更加明晰,也启发了顾鲲。顾鲲便举一反三地吩咐:
“你这原则上可行,不过,再把选项细化一下吧。我看你思路很好,但是既然都想到这一步了,也不一定仅限于拿公寓补偿给市民嘛。我们兰方未来的外劳市场终究是有限的,七万国籍人口,靠二三十万外劳提供服务撑死了。
这些人全加起来也住不了多少房子,要是指望这些人烘托兰方的地产价格,肯定是烘不起来的。比外劳更关键的,是游客。既然我们旅游业和奢侈商业立国,一个外劳服务员,至少要每时每刻服务三到五名外国游客。
二十到三十万外劳,对应的就是每时每刻至少一百多万游客。酒店客房的需求,会比公寓高得多。未来我们会修订行业条例和管理规范,明确持短期旅游签证的外国人在兰方不得租赁公寓,必须住酒店。所以,完全可以把补偿房设置成酒店式公寓,或者直接就是酒店里的房间。”
外国游客必须住酒店不许租公寓,这事儿国际上也不稀奇,瑞士人就这么干,所以顾鲲让兰方这边吧行业规矩改了之后,也不至于引起外国人的反弹,说不定还让人觉得兰方的旅游市场从此逼格更高了,跟瑞士那种土豪藏身国一个档次。
虽然瑞士人历史上那么干,起因是挺奇葩的——这个规则是瑞士人在二战的时候定的,当时因为他们一贯宣布为永久中立国,所以二战爆发之后,大量各怀异心的亲德亲布、乃至露西亚人的卧底都蜂拥进入瑞士,为了近距离刺探交战国的一些事儿。
以至于那时候的普通瑞士平民都流传着一个笑话梗,觉得所有来瑞士的老外都是搞地下工作的。瑞士当局也是被治安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最后宣布不许外国人租公寓,以便于治安方面的排查。后来发现这一招对于推动旅游业收入很有好处,加上瑞士人在战争期间升级了对酒店业客人的隐私保护、做得越发规范了,后来大家都接受了,还觉得这个条例挺有逼格的。
兰方就算改了,好歹只是阻止短期旅游签证的人涌入公寓市场罢了,但这样可以让游客觉得兰方的治安更好更规范、不容易收纳外国偷度来的盲流,对于提升兰方的旅游业逼格绝对有好处。
换句话说,后世迪拜搞这一手都没有瑞士人成功,所以迪拜才落下了那些“去迪拜捡垃圾月入三十万/去迪拜乞讨月入五十万”的段子。
顾鲲绝对不会允许未来的兰方旅游市场被这种段子污名化的,哪个自媒体敢先造这种谣,他就让他投资入股的那些互联网大佬彻查,让那些小便没有立锥之地。
外国流浪汉想混到兰方都不可能,天罗地网没地方住,几天就逮住遣返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