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了总体上的大方向和技术思路之后,兰方塔的规划设计进展总算是突破了瓶颈,进入了一段快车道。
经此波折,顾鲲也深刻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甲方光有豪横是不够的,马来石油和湾湾人肯定也豪横,但他们之所以中计,其中一方面的因素,也是因为甲方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
就拿全封闭承重筒结构这事儿来说,甲方要是不主动提“我愿意浪费占整体工程好几成的建筑面积”这种姿态,让乙方想办法,他们是绝对没胆量提出来的。
盖一个楼,钱花下去了,可能盖出来的面积三分之一都是废的,哪个乙方能主动这么异想天开?
顾鲲就非常慷慨,他的姿态,充分让乙方认清了他铺张浪费的程度和覆盖范围:给他做事,不但可以浪费钱,还可以浪费建筑面积、实用效率、时间……
不要限制了想象力的覆盖面积,为了世界第一,一切皆可浪费。
他还给所有设计师报销了无限次往返机票、未来两年在兰方国内的酒店住宿和其他饮食起居开销。让乙方的人想什么时候现场勘测就什么时候现场勘测,配套一律确保到位。
技术上的难点肯定还有,但相比于顾鲲显示出来的决心,那些都是可以用钱搞定的了。
比如一开始,同济建院最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兰方的地层过于疏松,基底主要是由千万年来珊瑚礁的生长、以及砂劳越河带来的冲积泥沙构成。
这样的地方起高楼,浅表地基是很难撑住的。冲积泥沙哪怕经过千万年的压实,也充其量就是变成页岩,而页岩是硬度比较低的岩层,跟花岗岩玄武岩基质完全不能比。
然而,顾鲲只是大笔一挥,批准他们随便增加挖掘土方作业量和填灌作业量,相关工程量上不封顶,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对建筑比较外行的同学,千万别以为这些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其实都能解决。
迪拜塔的选址地质就很好么?那里曾经是沙漠,点缀着少量的绿洲,要论地质疏松程度,迪拜沙漠肯定比兰方沉积岛礁更疏松。
后世国内的沪江中心大厦,地处沪江这种江河冲积平原末端,明朝的时候那里还是海底的淤泥呢,即使是如今,那也是黄浦江边的烂泥地,还不一样轻轻松松起六百多米高楼?
沪江中心大厦,靠的就是基桩打到80米深,然后把疏松的沙土淤泥全部挖了,重新浇灌混凝土。明朝的地皮只到海拔负10米,那就挖到海拔负30米的宋朝地层、负50米的唐朝地层、负70汉朝、负80先秦……
只要有钱,上面的统统挖掉,一直挖到上古时期就已经是坚实岩石层的部分为止。
沪江中心大厦,光是地基就用掉两万吨钢材,顾鲲这个规模大得多,他已经做好思想准备打地基打掉5万吨钢了,实在不行10万也成。
地条钢一吨常年两千块钱,当然重要工程肯定不能用地条钢这种烂货,连45号都不用,不过建筑用地基钢也不会到五位数一吨,顾鲲先拨3个亿人民币,就当是给地基的桩材专款专用了。
混凝土灌填充,算上施工费泵钱这些,几百块一方。把原本的淤泥沙土挖掉,挖掘费一方几十块,就算地基底下灌100米深,整个填死,按照地基的占地面积,也用不掉一百万方的,算下来也就几个亿人民币。
顾鲲第一期就准备先拨出10个亿人民币,别的啥都不干,就打地基。未来不够还能加,哪怕两亿美元就打地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迪拜塔盖完总共花了15亿美元呢。
在顾鲲看来,这根本不是挑战,反而是一个炫富的契机。将来可以把施工过程中的种种一往无前气势,统统拍下来,然后不经意地传播出去,让十几亿华人知道,兰方搞工程是多么的不计成本,有多么土豪。
让他们知道,在兰方只有一条原则: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至于工程的开工时间,眼下倒也不急,花个一年多设计,99年底甚至2000年初开工就不错了。
所以眼下需要掏的钱,也就是一点设计费,对于周转丝毫没有影响。
……
两周之后,现场地质条件的初步勘测、工程量的预估、方案的思路性总体设计,算是有了个轮廓。
具体设计当然会非常复杂,加上修修补补的调整,还要一年才能出得来。设计费也不可能一次性付清,而是要分阶段付,甚至楼盖好了都还要扣押相当比例的质量保证金。
所以这样算下来,一个亿美元的设计费,顾鲲第一期也就给两千万,到开工时给到四千万,竣工验收后累计给到七千万,留下最后三千万质保金要观察好几年。
设计承揽单位也不止同济建院一家,很多配套的细项外包、尤其是滨海地层开挖后,负海拔的地基填充、防海处理,都要交大海院这边配合。
林林总总算下来,同济建院这边第一笔也就拿到一千万美元。
这天是11月2日,星期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