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天才带着资治通鉴来到异世界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977章 莱茵兰会战(1)
    在看穿了法兰克军的真正意图后,伊塞尔便赶忙用信鸽向“布舒边界”周边的据点传令,要求那里的守军即刻赶往“布舒边界”,拦截法兰克军。

    虽然时间紧张,但总算是赶在法兰克军兵临“布舒边界”之前,集结好了3700余名士兵。

    在调兵死守“布舒边界”时,伊塞尔给这些负责守卫“布舒边界”的士兵们下达的命令是——最少要拖住法兰克军48小时的时间,等48小时过去后,就可以撤离“布舒边界”了。

    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而不是让士兵们死守到底,这就是伊塞尔的高明之处了。

    如果让士兵们死守到底的话,只会让这些士兵们的士气下滑。

    毕竟——面对30万法兰克军的进攻,死守“布舒边界”跟送死没有什么两样。

    士兵们不是傻瓜,让他们执行这种含糊不清的送死任务,只会让他们的士气下滑,搞不好还会临阵叛变。

    只有那些精锐地不能再精锐的士兵,或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让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执行送死任务。

    但是——定下了一个具体的任务目标,那结果就不太一样。

    伊塞尔就给“布舒边界”的守军定下了一个具体的任务目标:拖住法兰克军48小时的时间,等48小时过去后,就可以撤退。

    知道自己守多久就可以撤退,以及不知道要守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撤退——这2种心态带给将兵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会让将兵们感觉有目标、有活下去的希望,士气就会高涨。

    后者会让将兵们感觉没有目标、感觉是在等死,士气就会跌落。

    这就是伊塞尔的高明之处。

    心中知晓只要拖住法兰克军48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撤退、就可以活下去的这3700余名士兵,依托着坚固的据点,对30万法兰克军展开了顽强的阻击。

    虽然在法兰克军的猛攻下,他们的据点摇摇欲坠,但直到最后仍旧屹立不倒。

    尽管过程艰难,但这3700余名士兵也总算是顺利完成了他们的作战任务,在“布舒边界”这边成功拖住了法兰克军48小时的时间。

    任务完成后,还活着的士兵赶忙撤离了“布舒边界”。

    “布舒边界”就此变成了不设防的状态。

    在布列颠尼雅军的士兵都撤退后,法兰克军轻轻松松地穿过了“布舒边界”,进入了布列颠尼雅帝国的本土。

    布列颠尼雅帝国耗费重资营造的莱茵战线,就这么被法兰克军突破了。

    不过,这3700名士兵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他们豁出性命,拖住了法兰克军足足48小时,为伊塞尔和他的大军争取来了宝贵的进军时间。

    在法兰克军穿过“布舒边界”时,伊塞尔和他带来的大半军力,也顺利渡过了伊苏河,进入到了莱茵兰平原。

    伊苏河——莱茵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基本呈东西走向,源头位于舒佩尔王国,流向为自东向西,流经舒佩尔王国和布列颠尼雅帝国两国。

    莱茵兰平原东临舒佩尔王国,南抵伊苏河。

    沿着莱茵战线北渡了伊苏河,便意味着抵达了莱茵兰平原!

    伊塞尔和阿尔伯特统率的大军,总算赶在法兰克军之前抵达了莱茵兰平原。

    在抵达莱茵兰平原后,伊塞尔麾下的军力也与他一开始预估的一样,集结了30万大军。

    这30万大军中,有24万人是加百列骑士团的部队,有6万人是拉结尔骑士团的部队。

    一场万、双方参战兵力高达60万人的大会战,即将在莱茵兰平原上爆发。

    莱茵兰平原上空的气氛,也因为两支大军的抵达,而变得愈发凝重了起来……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