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他还不是。
观测类的成果,因为是自然结果,没人能抢。
可计算类的成果,就算结果一样,过程、设计,人家在很多细节上挑一挑你的瑕疵,觉得你不够严谨工整,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既然如此,作为学术界刷声望的第一桶金,还是选择适可而止、换取引用数爆炸吧。
“这招厉害啊!估计《东海大学学报》这种所谓核心期刊、实则sci影响因子极低的职称仓库,都要稍稍咸鱼翻身一把了吧?估计明年后年,《东海大学学报》的sci影响因子,能翻一倍。”
这是作为旁观者的孟院士,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
国内顶级的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加入sci引用库的,影响因子最高的有将近10,好一点的3~5也能凑出七八本。
不过各大顶级大学的学报,一般不在此列,包括东海大学学报、清华学报、中央科大学报、魔旦学报,都不行。
这主要是跟影响因子的算法有关。
sci影响因子,看的是过去两年内,这本期刊上发表的总论文篇数、与这些论文被其他进入sci引用库的期刊引用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前一个是分母,后一个是分子)
大学学报之类的期刊之所以吃亏,主要是因为它不分学科,贪多求全,本大学大部分专业,总要分润几个论文名额。
毕竟,也要照顾到本校研究生的毕业,以及本校教职人员刷职称嘛。
而一个大学不可能所有专业都强,所以那些辣鸡专业的论文数量,就扩充了分母、拉低了平均数。
就好比,要是电子科大这种极端偏门的大学有学报,而这个学报必须给电子科大的每个理工科专业都排排坐分果果留论文名额。那肯定除了电子类的论文外,其他专业在被sci引用方面会全军尽墨。
在东方国,中央科大的学报,算是学报类期刊里sci平均影响因子比较高的了,大约1点多。东海大学学报只能保证过05,还不到1。
放到国际上,也是越专业细分的期刊,越容易出影响因子爆棚的神刊(但同时渣刊也死得更惨,因为你被神刊全面覆盖压制,马太效应聚集更明显。覆盖面广的刊物,好的不会太好,但渣的也不会太渣,比较和稀泥)。
比如《science》、《nature》这种科学界泰山北斗级的大刊,因为覆盖门类齐全,所以常年也就40~50影响因子。可《ca》(化学文摘)这种刊物却能有将近两百之多,常年蝉联全球影响因子最高期刊。
而具体到眼下这个案子上,孟院士显然是看到了一个趋势:《东海大学学报》,或许会因为这一期上,有顾玩的这篇文章,要被sci库级别的各国期刊,至少引用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所以,如果可以单独看这一期的《东海大学学报》,估计引用数能是本期总论文书的好几倍!相当于影响因子30以上,甚至能冲一冲50。
可惜,行业算法要求必须是两年平均,不会允许你一期封神。所以顾玩这篇神作的拉动效果要被除以24,平均到24期里。
也许,明年全球相关学术统计机构那儿,《东海大学学报》的sci影响因子,能因此从06,提升到08吧。
一篇论文,让一本期刊下一年的国际影响力,直接量化提升了三分之一!想想都是很可怕。
估计东海大学的学报编辑部的负责教授,做梦都要笑醒了吧,简直是飞来横影响力啊。
孟教授甚至有些懊悔:为什么?为什么中央科大学报,或者中央科大办的天文学专门期刊,没有去拉拢顾玩第一时间把测量结果发表到中央大学的期刊上呢?
就算中央科大的学报已经有14的sci平均影响因子了,但明年如果能提升到16,校长也不会嫌多的。
只可惜,一切没有如果。
顾玩这个成绩,确实是运气因素占了9999%,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可能再复制的成功。
八百里开外一枪爆头,这是把一辈子买彩票的幸运值都榨干了吧。
但不管怎么说,孟院士决定回去之后就跟校长陈情,既然如今顾玩已经考了中央科大,那以后务必要尽量给优惠条件,把他的论文多留住几篇。
当然了,如果有资格上《science》、《nature》或者其他顶级外国期刊的作品,那还是要往外投的。
毕竟一所大学有多少《science》和《nature》,本身也是极为重大的成绩。
孟院士的想法,只是说要把顾玩会向其他国内期刊投的论文,都截胡下来。
留给东海大学、魔旦和清华,太浪费了,简直是明珠暗投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