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官没有职务,不能参与国家管理,只是一个“加官”,除了上述的一些身份上的福利和荣誉外,写墓志铭的时候倒是加在最前面的。
“散官”和“勋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散官表示的是官员的等级,最实际的作用是对应俸禄,所以唐代散官又称“阶官”,宋代又叫“寄禄官”。
对应现代,比如“某某局长”是职官,那么“巡视员”可以视作享受同等级别待遇的正局级,可是也许这个巡视员的职官是个副局长。
同样,古时散官和职官有时候也不一定完全品阶对应,高阶散官可以做低阶职官的活儿,低阶散官也可以去做高阶职官的活儿,看朝廷哪里要用人。
以武职散官为例,大唐贞观十一年,设二十九级武散官,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冠军大将军、云麾大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定远将军、宁远将军、游骑将军、游击将军、昭武校尉、昭武副尉、振威校尉、振威副尉、致果校尉、致果副尉、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宣节校尉、宣节副尉、御侮校尉、御侮副尉、任勇校尉、任勇副尉、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