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暮云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泌,配不上史载的李泌(2/2)
    上面所说,李泌是个能臣。

    贤臣,则体现在肃宗代宗两朝,乃至后来的德宗朝,连续出现天子要换太子的情形,而太子本身并无过错,往往是因外戚、宦官、其他亲王的斗争而牺牲。

    在太子本身算贤德、并无原则性错误、身边人也没有罪责的情况下,李泌每次都站出来,坚决地反对天子换太子。这是一个儒家纯臣的本真思路,在外患频仍时,政权内部如果再起祸乱,则大唐必垮。

    不清楚北宋时欧阳修等人对李泌的评价为什么有一些柠檬精的味道。我倒觉得,李泌的大局观、大智慧,恰恰是能秒杀后世多少文臣的。

    最后说说悍臣。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李泌已经65岁了。大唐帝国刚刚经历过朱泚之乱、又正在平定李怀光之乱,而此时,吐蕃也因为没有得到唐廷承诺的安西北庭,加大了对于西北防线的攻击。

    这种焦头烂额之际,陕虢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毒杀了节度使张劝,并且联络已经叛唐的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亲信部将达奚小俊,准备叛唐。陕虢军镇的治所在陕州,陕州位于今河南境内,紧邻当时由朔方军控制的河中藩镇,且扼住了唐廷的一部分水运陆运要道。陕虢如果叛唐,李怀光的势力大增,长安东边和东北边的局势又会吃紧。

    65岁的李泌,再次挺身而出,单骑前往陕州(德宗要派大将唐朝臣领三千神策军护卫,被李泌拒绝了)。

    李泌进到陕州,利用陕虢军镇内部各派系之间的矛盾,又打又拉,竟利用这种军人之间的宫斗,把达奚抱晖吓唬走了。待命于河中镇南边的达奚小俊,一看抱晖跑了,知道朔方、陕虢联军没戏,也回河中了。

    李泌是一个文臣,但他这种单骑涉险的气势,是多少沙场悍将也未必有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