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名士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一章 解释(2/2)
    “兄长你别解释了,还是让我来吧!”

    说着,他就直接从怀里掏出一个铜制的虎头牌,直接递到了徐氏的手中。

    “母亲你看,这是儿子的调兵令,我的兵马此时就驻扎在城外,一个小小的有秩,杀了便杀了,母亲不用担忧!”

    “呃……”

    听到徐康这话,再看看自己手中的调兵令牌,徐氏的脑子瞬间当机,过了好一会才一脸呆滞的问了一句:“康儿,这令牌是哪来的?”

    “噗嗤!”

    听到徐氏问出这个问题,本来还一脸委屈的捂着脸的徐福,一下子就绷不住笑出声来。

    “哈哈,娘,二弟的令牌自然是朝廷发给他的,难不成还能捡来吗?您还不知道呢,现在二弟已经是朝廷的将军了,叫什么……什么司马?”

    “别部司马!”

    徐康没好气的纠正了他一句,然后才帮徐氏擦去眼角的泪水,同时向她解释起来。

    “就是专门掌兵的武官,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比那个有秩却大多了,所以他惹到我头上就是自寻死路!”

    “啊……原来是这样!”

    听完了徐康的解释之后,徐氏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并且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难怪上次我儿上次说有办法应付他,原来是我儿当官了,为娘早就知道我儿能够光耀门楣的,今日果然应验了,对了,是蔡议郎举荐的你吗?”

    通过徐福和翠儿的口,徐氏也知道了徐康的“老师”是蔡邕的事,所以现在听到徐康说当官了,她立刻就想到了蔡邕。

    可惜她并不知道,别部司马的俸禄可是一千石的,而议郎的年俸禄只有六百石。

    也就是说,就算蔡邕现在官复原职,他的官位也没有徐康的大!

    这一点徐康自己是知道的,但他却不会傻到去解释给徐氏听,而是选择顺着她的话点了点头。

    “是的,都是依仗了老师的关系,我才得了这个官职,这次回来向母亲告别之后,我便要带兵去之长社支援卢植大人了!”

    “我儿要去和黄巾作战?”听到徐康这话,徐氏一下子又着急了起来,“这怎么能行?我儿不到弱冠之年,怎么上战场?”

    “娘你错了!”

    徐氏的话音刚落,还没等徐康开口,一旁的徐福就再次插嘴道:“二弟已是舞象之年,正是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时候,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到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意思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这个徐氏当然是懂的,所以听到徐福这番话,也没有开口骂他,只是一脸不舍的看着徐康。

    “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那为娘也就不再劝阻了,我儿一定好好好保重,时时记住娘在家中盼你归来!”

    “嗯,我知道了!”听到徐氏的嘱咐,徐康再次点了点头,“那请母亲您保重身体,等击败了黄巾,我便来接您!”

    说完,他就跪下朝着徐氏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又嘱咐了徐福和翠儿好好照看徐氏之后,就转身走出了家门。

    走出家门之后,看着注视着自己的将士们,还有门外围观的百姓,徐康只感觉心头涌起一阵热血,当即开口吟道。

    “男儿立志出乡关,,不破黄巾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

    一首诗吟毕,便纵身上了马车,然后朝着赵洪等人大手一挥:“传我命令,出发!”

    “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