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极了,他们之前每次想做什么都会变成舌战群儒,这次直接变成论文答辩了,倒也省事。
不过,“平等”的前缀“极端”不知不觉不见了,很明显是因为灵能者的出现导致了无法实现“绝对平等”,只能实施“相对平等”。
而由于成员族群开始向各个星系和星球分散,“合群”这一特性也消失了。
另外,“第一联盟”还有一些不会被提示姐姐专门列出来的细微改变。
比如说,探索者们每次抵达一个新星球,除了进行勘测星球资源和居住环境这种第一优先级的事件外,就是寻找下一个可供跃迁的星系。
如果这个新星球适宜居住,资源丰富,那么他们就直接转职为开拓者,观察到的其他宜居星球的资料就转交给其他探索者,否则,他们将仅仅留下一座哨站或者信标,直接前往下一个星系。
是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这两个称呼经过“第一次灵能跃迁”的直播,已经在第一联盟中广为流传并深入人心,一般来说,“探索者”可以轻易转化为“开拓者”,但“开拓者”想要重新成为“探索者”,只有在他“开拓”的星球各方面发展都走上正轨才行,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一直保留“探索者”身份,不在任何一个星球定居的人也是有的,比如当初那个“探索者队长”。
同样的,专门的“开拓者”也有,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四脚蛛”了,它们完全无法胜任“探索者”,但要说对星球进行开发和建设,没有任何一个种族能同它们相提并论,毕竟这可是种被戏称为“天生工程师”的物种。
另外一种改变则在于“代言人”和“顾问”之间,虽然同一颗行星上组织起所有“顾问”来进行一场论文答辩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已经从母星向周边星系大肆扩张的“第一联盟”来说,再想像蜗居于“风调雨顺行星”时那样来一场千人大辩论,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单是因为聚集起所有联盟成员是个费时费力的工作,还因为许多刚开发的星球上的原生物种刚刚启蒙,让它们派代表参加毫无意义,不让它们参加又显得很奇怪。
最终的解决办法是,母星以及外星系的其他星球,关于本地事务的决策仍然采用“代言人”和“顾问”的形式来决定,但对于第一联盟整体上的方向,则改由每十年一次的全体种族辩论会来决定。
至此,众生平等整体名存实亡。
————
而在第一联盟大肆扩张的时候,催化剂也在锲而不舍地寻找“另一个群体意识。
要我猜的话,他大概是想在我走之后找个能说话的同伴,毕竟“第一联盟”的成员和他的层次相差太远。
但是很可惜,他寻遍了第一联盟扩张时探索过的所有星球,没有哪怕一颗星球上的原始生物存在群体意识的。
仔细想想,目前应该只有初始几个文明出现了生物群体意识和星球意识,如果第一联盟的地盘和之前几个文明比较近的话,还有接触的机会,不过以“第一联盟”此时的扩张速度,即使想遇到发展最快的绿光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蠢系统开口指出其中的漏洞。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