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年——
皇甫嵩是一个老派的统帅。
这个“老派”指的是,他最常使用的战法是前汉,先秦,甚至能追溯到大周的那种,兵对兵,将对将的堂堂正正之阵,至于新生代将领喜欢当做奇兵使用的“无双勇士”,则被他直接折算进了所属部队的战力。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但在皇甫嵩看来,那是指在双方战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出奇制胜,若是能直接“以正胜”,又何须“奇”?
在他之前的领军生涯中,无论是击退入侵的边患还是镇压反贼叛乱,皆在预估对方可能纠集的最大战力后,率领在此战力基础上翻倍的部队,堂堂正正地碾压过去,目前为止,无往而不利。
与之相对,三大名将中的朱儁更喜“以奇胜”,他的观点是“若能以最少的兵力达成最大的结果,何乐而不为?”,最后一人是因为本身是文官而不能亲自上阵的卢植,他认为双方都很有道理,会在两人争论甚至争吵起来之后和稀泥。
此次讨伐西凉叛贼,不止要平叛,还得向天下人展现出朝廷对此绝不姑息的决心,于是,堂堂正正,或者说打起来之后动静很大的皇甫嵩便是首选。
刘备和公孙瓒被卢植以“让小辈见见世面”为借口塞进皇甫嵩正在组建的河东军时,这位征西将军连眼都没眨一下,原因无他,实在是这么做的人太多了而已。
据刘备收集到的情报来看,由于叛军已经进逼扶风郡,守军数次告急,故而距离洛阳最近,最快集结的“河内骑士”已经由“荡寇将军”周慎带领先一步出发,他将与当地守军协同布防,等待后续距离较远的河东、河南骑士征召完毕后赶去汇合。
在经过河内骑士暂时阻挡住叛军攻势,令洛阳官员产生一种“不过如此”的印象之后,许多世家开始将自家子弟和私兵武装起来响应征召,以期在这场“一定会胜利”的战斗中分些功劳。
这实在是因为此时十常侍太过嚣张跋扈,想做官就得向他们低头,一干世家便打算剑走偏锋,让子弟们先以军功把职位升上去再说,至于武职转文职什么的,向皇帝交钱就是了。
这些世家交付部队的时候总会暗示,那些家丁和私兵什么可以随便安排危险任务,但谁家那小谁还请多看着点——其结果就是,自陈想前往前线杀敌的刘备和公孙瓒被皇甫嵩稍稍地高看了那么一点。
然而,此时却有另外一个问题出现,那些世家大族“上交”部队时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数量和规模组成了“部”和“曲”,直接就可以拿来用,但刘备和公孙瓒手下没人,如果把这两个明显有才能的年轻人当兵头用……他皇甫嵩得傻到什么程度?
抽调其他部队给他们并非不行,但那会导致“三河骑士”一系列早已成熟的安排方式发生连锁混乱,最终,征西将军的决定是,让他们两人自行去河东范围内的征兵点拉起一支队伍——这种自发应征者,素质良莠不齐,平时大都作为预备队或者辎重运输队使用,从中分出一支几千人的特殊队伍也不是什么大事。
而皇甫嵩这神来之笔,直接撞破了十常侍在底层向军队掺沙子的行为,他们或许并非想要皇甫嵩失败,只是想让他赢得不那么容易而已,但行为本身就是在拿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当儿戏。
正面战场上,个人装备忽然损坏往往意味着使用者的死亡和一个阵线上的缺口,而一个不该出现的缺口往往意味着整条战线崩盘,即使主将能成功填补缺口并重新稳定战线,但因此而死的将士又要算在谁头上?
能看出这一点的人自然会火冒三丈地去找罪魁祸首讨个公道,而关羽,便是刘备在县衙附近“守株待兔”期间拦下的第七个人,同时,也是最厉害的那个。
————
“在下刘备,刘玄德。”
“‘刘’吗?”关羽听到回答后眯起眼:“你当是诸多‘三河骑士’中的一员,莫非因为被此人害死的并非自己部下,便决定放过他?”
绿袍青年回身撤步,稍稍向刘备抬起了手中长刀,显然,若刘备回答得不妥,他便要无视一对二的不利情形强行动手,无论如何也要把那县令斩杀。
“害死?”刘备摊开手做疑惑不解状:“何时?何地?何人?”
“便是——”关云长脱口说出两字,而后便拧着眉自行停下。
刘备向自己背后示意道:“此人为图小利,做出或将害死千百汉军将死的举动,然而,此事既已被我等发现,那么害死之事便断无可能发生,若要追责,其至多是‘渎职’或‘贪墨’之罪,并未至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