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七篇 脉要精微论
    【本章要点】

    一、诊<strong>法常</strong>以平旦和持脉为,因脉搏与周围环境以及饮食后均有一定的影响。

    二、切脉要结合视精明,察五色,观脏腑、形体强弱盛衰等各方面,参悟比较才能使诊断更加正确。

    三、脉是气血运行的反映,诊脉可以了解整体气血循环的变化。

    四、五色的善恶,为望诊中的一个重点。

    五、脉与四时的关系,以及色脉合参的诊断价值。

    六、问病人的声音和问大小便及各种梦境的变化。

    七、根据切脉的部位,来了解内脏的病变,并举例引述各种脉象主病,以资临床参考。【原文】

    <strong>黄帝</strong>问曰:诊法何如?<strong>岐伯</strong>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①。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

    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

    浑浑②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③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④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⑤,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⑥,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⑦,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

    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

    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

    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strong>周密</strong>,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也。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渴自己。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⑧,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骨行肿,若水状也。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⑨,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