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一篇 五藏别论
    <strong>题解

    </strong>  别,另外的。同“阴阳别论”一样,本篇所论述有关脏腑的内容与其它篇章不同,自成一家之言,所以篇名为“五脏别论”。本篇着重讨论了奇恒之腑、传化这腑的概念、功能特点,以及五脏六腑的总体功能、功能特点。同时讨论了切寸口脉诊病的道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并指出了信巫不信医的危害性。<strong>原文

    </strong>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五卷。①

    <strong>黄帝</strong>问曰:余闻方士 ,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 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strong>岐伯</strong>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②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③④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藏使 ,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⑤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⑥        ⑦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 ,适其脉,观其志意 ,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strong>注释

    </strong>  ①方士:懂方术之人,即医生。

    ②奇恒之府:高士宗注:“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府也”。

    ③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王冰注:“言水谷入已,糟粕变化而泻出,不能久久留住于中,但当化己输泻令出而己,传泻诸化,故曰传化之府”。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