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朱自清:一个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体(2)(2/2)
清华大学中文系成立后,朱自清与杨振声一起拟定课程,开创了国内融汇中外文学、新旧文学的大学中文系课程体系。1930年秋,他代理中文系主任,主张“科学化”“现代化”的办系理念,以“批判地接受旧文化,创造并发展新的进步文学”为中文系的使命,主张“中外文合系”,沟通中西文化。1932年9月,他出任中文系主任,亲自讲授《国文》《中国新文学研究》。他的学风和人格,杨振声描摹得恰如其分:“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对人对事对文章,他一切处理得那么公允,妥当,恰到好处。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在西南联大时,朱自清还是本着一贯的认真的精神,绝不因生活动乱而对教学有半点马虎。平日,他总是兢兢业业地工作,每天非要到夜里12点钟后才休息。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也毫不放松。一天,他饮食不慎闹肚子,但他还是连夜批改作业。陈竹隐劝他休息,他不肯,说:“我已答应明天发给学生作业”。陈竹隐没有办法,只好在他桌子边放个马桶,让他边拉边改,一夜之间竟拉了十多次,天亮后脸色蜡黄,眼窝也凹陷了,人都变了样,但他却脸都没洗,提起书包上课去了。他批改作业很仔细,从不吝啬心血,有错必改,看到精彩论点,则用红笔画上圈圈,还针对上面的缺点与错误,找出材料给同学参考,使他们对问题有较透彻的理解。小考大考时,他就趁机会为学生们校阅笔记,改正错误。他给学生改作业,都是字斟句酌的,一丝不苟,有一回他在一个学生的作业上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那个学生找来说:“还是你原来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那个字好。”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对学生热情鼓励,但并不轻易称许,往往会为一个问题与学生争得不可开交。他曾风趣地对学生说:“你们不易说服我,我也不易说服你们,甚至我连我的太太也说不服,虽然民主的精神在于说服。”
婚恋19岁时,朱自清与父母包办的女子武钟谦结婚。武钟谦内向沉静,与朱自清同岁。那时,朱自清在清华教书,讲扬州方言,说话很急,还脸红,与武钟谦感情却很好。婚后12年,生下3男3女。可惜武钟谦未能陪伴他很久,在一次肺病中永远离去。看着爱妻辞世,朱自清内心异常难过,发誓不再娶。其后的一年内,六个孩子让他劳心万分,他觉得一个人的力量真是不够,于是在思想摇摆一段时间后,还是去相了亲。对方就是小他7岁的陈竹隐,她毕业于北平艺术学校,是齐白石的弟子,工书画。她长相清秀,大眼睛,双眼皮,性格很活泼,与武钟谦是两种类型的女子。那天,朱自清穿一件米黄色的绸大褂,戴一副眼镜,看起来还不错。可偏偏脚上穿了一双老款的“双梁鞋”。就是这双梁鞋让陈竹隐的学笑了半天,说坚决不能嫁给这土包子。陈竹隐并没有为这双梁鞋去否定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朱自清再约她时,她欣然赴约。朱自清之子朱思俞回忆说,他们一个在清华,一个住城里,来往不是特别方便。那个时候清华有校车,每天从清华发到城里头再回来,要来往的话就靠校车这么交往,没有来往的时候,就靠信件,所以那个时候写信写得比较多。保存下来的朱自清写给陈竹隐的情书有71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