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章 郁达夫:令人沉醉的自我剖白(1)(2/2)

    胡愈之先生曾对郁达夫的一生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才情郁达夫的好友刘海粟在《漫论郁达夫》中说,“达夫无意作诗人,讲到他的文学成就,我认为诗词第一,散文第二,小说第三,评论文章第四。”

    郁达夫的旧体诗词揄扬备至,在新文艺作家的队伍中,足与鲁迅、田汉鼎足而三立。

    郁达夫的旧体诗词植根于黄仲则、龚定庵,更远接宋人,无论七言律诗绝句,凡有作皆风味醇厚,遒劲中饶具妩媚之气韵,意境宽厚博大、雄浑瑰丽,虽时时处处有愁怨二字在,譬如“薄寒天气秋刚半,病酒情怀月正中”、“相逢仍在水边楼,不诉欢娱欲诉愁”一类,袒露的虽是自家心境,推广放射开去,便可见其对家国社稷的一片忠心寄托。郁达夫的诗,既具中国古典诗歌之神韵,也不乏感时忧怀的具备浓郁生活气息的佳作。即以《毁家诗纪》诗十九首词一阕来说,虽满溢着怨尤激愤的情绪,不过静心读来,分明可见宋人的心迹。但真正能坐得上郁达夫文章著述中头把交椅的,是他的散文与游记一类的闲笔文章。

    郁达夫的散文,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率真坦荡的剖白、自然流露的抒情,入微的心理描写,精彩的艺文短章,写景记人、讲述一己苦闷愁虑的心事,宛如行云流水,笔致中毫无阻滞停留,汩汩泻出,《回忆鲁迅》、《悼胞兄曼陀》、《还乡记》、《记风雨茅庐》,无不描摹生动,譬如,“雁荡山中的秋月!天柱峰头的月亮,我想就是今天明天,一处也不游,便尔回去,也尽可以交代得过去,说一声‘不虚此行’了,另外还更希望什么呢”(《雁荡山的秋月》)“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那明亮清澈的山中秋月,那肃穆萧飒的晚秋意境,令人印象深邃,挥之不去,读后全身都有舒爽淋漓之感,不得不佩服作者笔致的高妙轻灵。

    与散文游记并为郁达夫文学创作的,无疑是小说了。开山力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自可不必去说,仅以篇幅极简、以黄仲则为题材的《采石矶》为例,在这部小说中,郁达夫将黄仲则与洪稚存分别比附为自己和郭沫若;用为提督学政朱笥河奉作上宾的大考据家戴东原影射当时红极一时的胡适博士,春秋笔法一望可知,昭示出他超绝的创造力。

    婚恋郁达夫的成名小说集《沉沦》,曾经因暴露青年性的苦闷,展示灵与肉的冲突而风行一时。文中饱受性压抑苦闷的青年其真实生活中的影子正是作者自己。据郁达夫的《水样的春愁——自传之四》和《自述诗》,当他十三岁还在富阳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性意识就开始萌动,与比邻的“赵家少女”,有过一段“水样的春愁”的初恋之情,这种同水一样的淡淡的春愁,竟扰乱了他的童心。及至后来赵家少女订婚,他还深深懊丧自己失去了良机。大约在同一时期,他还与倩儿等两位姑娘有过类似的恋情。后来郁达夫去日本,在日本留学期间,又曾经与后藤隆子、田梅野、玉儿等产生过恋情。后藤隆子被郁达夫昵称为“隆儿”,是郁达夫下宿处附近的“小家女”。郁达夫每次从学校到市上去,都要从她的家旁经过,遂产生情愫,并为她写下了四首诗。田梅野是名古屋旅馆的侍者,郁达夫与她交往数月,同样也为她写有诗词。玉儿也是侍女,郁达夫为她所写的情诗“玉儿看病胭脂淡,瘦损东风一夜花,钟定月沉人不语,两行清泪落琵琶”至今为人称道。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