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七章 周瘦鹃:“无非是悲思,无非是痛泪”(2)(2/2)

    在影评中,他将西方影片投射在他心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银幕上,显示出一种别样的风格。比如他评价意大利版的《茶花女》,描述女主角临死之前种种哀婉动人的情景,认为她的表演极具功力。通过评论者的转述,此情此景已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黛玉焚稿。果然他接下来说,唯一遗憾的是演员太胖,如果让她来演林黛玉的话,观众估计会被吓得逃跑。

    周瘦鹃因编剧而与中国早期电影结缘已经被记入电影史册,而他的“影戏话”更是开启了中国电影评论的先河。

    大师1935年周瘦鹃归隐苏州,以多年积蓄在苏州城东凤凰街王长河头买下一个面积约四亩半的宅园,此处是大书法家何子贞裔孙何维朴所购的宅园,原名“默园”。周瘦鹃买下后更名为“紫兰小筑”,周瘦鹃平生喜爱园艺,喜爱花草鱼虫。早年蛰居上海卖文为生时,就常常在狭小庭心里放上一、二十盆花草自娱。建园之初,周瘦鹃便在苏州各园圃中多方搜求盆景、名种花树,在园中垒石为山,掘地为池,在山上砌梅屋,植梅树,池中植荷,河畔筑轩。并且经常出外游山玩水,从岩壑、溪滩、田野、村落以及崇山峻岭之间,寻觅奇树怪石,带回来亲自培养加工,制作盆景。日积月累,多达六百余盆。由于主人胸有丘壑,腹有诗书,因此他制作的盆景风格清秀古雅,充满了诗情画意。后来,他终于成为我国最著名的盆景专家之一。

    1938年冬,经人介绍,周瘦鹃加入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国际性的上海中西莳花会,1939年、1940年间,他四次参加上海中西莳花会的展赛,以古朴、典雅、独具特色的中国盆景、盆栽三次压倒西方人,获得荣誉奖状、全会总锦及英国彼得葛来爵士大银杯,一时名动业界。他的盆景被拍摄成电影纪录片,制作成画片,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后因该会英籍评判人员有意贬低中国,裁判不公,愤而退出。为我国盆景史上留下了一段引以自豪的爱国主义佳话。

    哀情周瘦鹃在《一生低首紫罗兰》文中说:“我之与紫罗兰,不用讳言,自有一段影事,刻骨倾心,达四十余年之久,还是忘不了;因为伊人的西名是紫罗兰,我就把紫罗兰作为伊人的象征,于是我往年所编的杂志,就定名为《紫罗兰》、《紫兰花片》,我的小品集定名为《紫兰芽》、《紫兰小谱》,我的苏州园居定名为‘紫兰小筑’,我的书室定名为‘紫罗兰盦’,更在园子的一角叠石为台,定名为‘紫兰台’,每当春秋佳日紫罗兰开放时,我往往痴坐花前,细细领略它的色香;而四十年来牢嵌在心头眼底的那个亭亭倩影,仿佛就会从花丛中冉冉地涌现出来,给予我以无穷的安慰……。”

    周瘦鹃文中所说的“一段影事”,是指当年他的初恋,而他所说的“那个亭亭倩影”,就是当年务本女学的学生周吟萍。据郑逸梅说:“某次,务本女学开校庆会,演新剧,吟萍任剧中主角,粉黛饰容,罗绮彰体,演来纤细入扣,婉转动人。这时,瘦鹃亦在座,这一下,给了他更深的印象。有时相遇于途,觉得羞于启齿,默默无言,他忽地发了狠,试投一信,表达衷情,过了三天,吟萍居然覆了一笺,许缔交谊。她有一西名violet,作书署名vt,作为隐讳。书笺往还了数次,她把校中所作文课《探梅赋》一篇寄给瘦鹃阅看。瘦鹃一读之余,尤为倾倒。从此通翰频频,涉及婚姻问题。不料吟萍父母,认为瘦鹃是个穷书生,坚决反对。后被其父母强迫许配一富家子某,某不学无术,精神不很正常,瘦鹃也相识的。吟萍固一弱女子,在封建家庭压迫之下,没法抗拒,只得暗中饮泣。当吟萍和某结婚,瘦鹃还去吃喜酒,随着贺客参观洞房,见吟萍低鬟默坐,手抚其所御的浅色丝手套,原来这副手套,便是瘦鹃往日赠送她的,无非脉脉示意罢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