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樵真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二、冤家同死在一张病床上(1)
    二、冤家同死在一张病床上(1)

    赵铁桥被刺身死,国民政府首先怀疑的对象,就是李国杰,但苦于证据不足,无法将他绳之以法。但国民政府并未放过他,而是以赵铁桥的生前举报为依据,上海地方法院于1932年12月27日,判处李国杰有期徒刑三年,剥夺公民权利四年。

    “少年荣华,中年风流,晚年必然落魄。”身在牢狱之中,接到判决书,李国杰眼望苍天,内心十分委屈地感叹:这都是爷爷那辈子杀人无数、卖国求荣造的孽,让我来遭罪偿还。因果报应,果然如是,不信都不行啊。

    但李国杰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个贵人轻车简从,悄然南下。

    1933年1月22日,正当日本为了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自治,千方百计拉拢失意军阀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出山之时,段祺瑞在钱永铭(交通银行董事长,蒋介石的全权代表)的陪同下,与妻弟吴光新、侄子段宏纲等三人,秘密登上南下的火车,抵达南京;蒋介石大喜过望,立即命令在宁的所有少将以上军官,到浦口车站迎接,以示重视。蒋介石则在下关码头,亲自迎候乘坐渡船而来的段祺瑞,态度十分热情。当时,段祺瑞年近古稀,须发皆白,头戴黑呢子方顶帽,身穿中式服装,满脸和气。刚出船舱,蒋介石立即迎上前去,先敬军礼,随后握手,一口一个“老师”,叫得段祺瑞心里像熨斗熨过了似的,特别舒服。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6岁时,家道中落,只身步行两千多里,远赴山东威海,投奔在淮军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在淮军营中当了一名司书,干活很卖力气,就是衣服皱皱巴巴,帽没帽样,鞋没鞋样,一天到晚鼻涕邋遢。老兵邢宝斋看不下去,经常骂他:“就你这个样,窝窝囊囊的,以后能干什么?哪家闺女要是能看上你,算是瞎眼啦。”段祺瑞总是鞠躬认错,怎么改也改不利索。

    不久,李鸿章创办了天津武备学堂,段祺瑞考上第一期炮兵科。学校中,有一门从德国进口的“管退炮”(即速射炮)。一次,这门教学炮的瞄准具坏了,无人会修,“管退炮”变成了瞎子,无法使用。从学兵到教官,一筹莫展。段祺瑞反复琢磨,三鼓捣两鼓捣,竟然鼓捣好了。一时间,段祺瑞令师生们刮目相看。1988年,他又被送到德国,留学一年。1896年,袁世凯奉命到天津郊区小站“新建陆军”,认为段祺瑞是个人才,就把他调到麾下,担任炮队统带。后来,段祺瑞逐渐成为袁世凯的心腹,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王士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抚不愧心”,深不可测,被誉为“北洋之龙”;段祺瑞拿得起、放得下,敢作敢为,被称作“北洋之虎”;冯国璋(字华甫)对袁世凯毕恭毕敬,鞍前马后,看眼色行事,被叫作“北洋之狗”。

    尽管袁世凯有恩于段祺瑞,并将义女张佩蘅嫁给他做了续弦,但是在袁世凯称帝问题上,段祺瑞却自有主张。不但袁世凯的登基大典他没参加,而且,他还对智囊徐树铮说:“项城(袁世凯的字)作孽啊!”一天,冯国璋为了巴结袁世凯,离间、打击政治对手段祺瑞,专门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京以外事,倘有所命,决不敢辞。惟京内事,则极望菊人、芝泉诸兄能切实秉命而行,不要为其左右所误……”“左右”一词,暗指徐树铮。袁世凯却将此信拿给段祺瑞。段祺瑞看后,鼻子都气歪了,将信往地上一扔,骂道:“冯华甫本来是一条狗,现在看来,他简直连狗都不如!”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