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懂时间多么短暂
文 / 周晓燕
1
在纽约三个星期了。每当我走在路上,都会有一种不真实感。这是纽约吗,我来这里做什么?这是nyu(纽约大学)吗?大名鼎鼎的nyu,我怎么可能来这里?太假了。国内某位知名导演的女儿是我们专业的研究生,连她都在担心如果将来不能超过自己的父亲该如何站稳脚跟,那我们呢,我们该怎么办呢,老老实实改行?电影不是有钱就烧得起的,何况没钱呢。太假了。
这学期拍5个胶片短片,第一个1分钟,第五个5分钟,中间类推。一卷胶卷两分钟,头尾20秒是不能用的。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镜头拍两遍过。总共只发了8卷。不够自己买,买一卷30多美元,冲一卷30多美元。所以光是在胶片上就至少要花近千美元。所以制片人班就出来了。果然明白了为什么大家老说胶片是烧钱的东西……
nyfa的一个同学说他做个期末短片花了7000美元……结果呢还差强人意。
刚到这里时以为剪片子要用到苹果,在已经带了笔记本的情况下毫不犹豫买了个macbook pro,结果呢,全手工最古老的用铡刀剪。这个对比啊,心碎……为什么这么多坎坷呢?用这样配置的电脑玩三国杀聊qq实在是浪费。
我们寝室三个人,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其实相处肯定是有隔阂。我不喜欢韩国人,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可能这种不喜欢是源自那天她说年糕是源自韩国的。
今天电影表演课,不得不说nyu真专业,连这样一节选修课都上得这么专业,什么机器都上来了,同学们居然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各种指导纠正练习。我全意会,可惜怎么都不能听明白他们究竟讲了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道就是这个感觉吗?太假了,好无助。
而我的同伴那个叫做诺亚的,似乎是没来上课,难道他把这节课退掉了么,那我怎么办……
刚开始我觉得没过年也没什么,又不是一定要过。觉得自己在外面没什么,纽约也蛮像上海的,觉得自己不会孤独,觉得自己会很快乐。但是,当我错过很多个同学会的时候,当我看到从前同学的日志讲述家乡如何好的时候,我就会想,我来干吗呢。我来干吗呢,我来学习呀,我学习是为了干吗呢?于是一大串相关未来的黑暗的悲剧开始了。可是我们不能这么悲观啊,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想想每星期可以去百老汇看戏,想想爱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想想一个神奇的胶片变成影像。最主要的是,你不是一直梦寐以求来纽大吗?这是你的理想啊!
要相信,帅哥神马的是浮云,我们班有个德国帅哥可帅了,但是帅哥的意义就在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所以我只看……其实,是人都喜欢看美好的事物啊,看看又不会死……某人的地位在我心里是不可动摇的,不要问我喜不喜欢帅哥这样无聊的问题,没事跟小孩子吃醋……
劳伦同学说,nyu 65%是女生,35%是男生,但那35%的男生还都喜欢男生。于是我震惊了……
在纽约街头,两个女孩子是不可以像在国内那样亲密的,那一定会被误解。于是我一定被误解了无数次。
2
美好的事情通常如同梦境,还没有缓过神来,还来不及细细体会,还飘飘忽忽没有触摸到真实的质感,一下子就结束了。
那些人,那些面孔,能记住多久,是不是一醒来就觉得恍若隔世?
那些事,那些画面,何时能重演,是不是只有用胶片把瞬间定格?
我忘不了每一次拍摄,各种困难重重,却有朋友一直默默帮我。就算再艰难的挑战,最后不是都完成了吗?以后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艰难,克服一下就都会过去的,一定要乐观。每次拍片时我都心情暴躁,无意伤害了一些朋友的感情,以后,我一定不能再这样了。
我忘不了美丽的小美东之旅。费城、华盛顿、尼加拉瀑布……如果时间可以倒回,我宁愿我们只是过客,最好也不要成为朋友,这样就不会有接下来的伤害。就算现在,我看着旅行的照片,还是觉得同样美好……
我忘不了《love is more cruel than death》(《爱比死更残酷》),最终效果已经不重要了,拍片的过程真的是很享受,也是我唯一一次觉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认识你们我很开心,jae我从来没觉得你像kingkong……
这几天纽约一直在下雨,一直很冷。寝室空荡荡的,室友搬走了。
纽约最浪漫之地在我看来是法拉盛,因为每次去那边都是各种开心地吃喝玩乐,在小王子一坐就是一下午,各种无忧无虑,各种心情美丽。有时我似乎觉得,这辈子都不会再这么开心了。于是想到这里我又伤心了……
我爱帝国大厦的风,尽管呼呼地吹着让人很冷,但是高处不胜寒嘛。我和chris一起登上了102层,而今天帝国大厦也变成了nyu的象征色紫色,因为他们毕业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