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们说:“1976年,‘文革’结束前,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是现在大家的“共识”。如果我们不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我们就要质疑:什么叫崩溃?是饿死人么?实际上从1962年到七十年代,中国连续十三年农业大丰收,粮食吃不完,化肥工厂和农田水利工程到处都有。云南今天发生的干旱,不是天灾,是时代的水利工程全被毁了!那时候有经济危机吗?有外债、内债吗?资源枯竭了吗?千百万工人下岗了吗?那个时候的经济每年增长8%~9%以上,除了少数年份,“文革”期间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年头。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现在中国重要的科技成果全是在“文革”期间做出来的。反观这三十年,我们的学者除了伪造一些论文之外根本拿不出什么东西。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很多都是美国的,国家自己掌握的科技究竟有百分之几?所以尽管没有结论,但是我们可以质疑,“崩溃”二字,是可以怀疑的。
我们继续质问,既然没有崩溃,为什么说崩溃?谁说的崩溃?这个人这么说,他的立场是什么?他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一层问题。我们再问一层,这个问题没有证据,但是这个人说了,为什么大多数人却相信了?所以说,由一个问题可以引出一系列的问题。由一个质疑就能提高你整个的思维能力。
西方的传播学特别讲究几个w的问题:谁在说?谁在什么场合对谁说?为什么这么说?读书,永远要怀着这个态度。连孔子的话我们都不能太相信,我们今天弘扬国学和传统文化,很多学者就把孔子说成没有错误的圣人,这就形成了新一轮的个人崇拜。圣人不是神,他是人,他有圣的地方,也有平庸的地方。孔子说的话也要怀疑之后才能接受。“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大家都觉得挺好,我们就都接受了。但是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有些学者非要说有道理,要把圣人的话都变成对的。孔子那个时代就是看不起妇女,这是正常的,但不影响其成为圣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