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八十年代也觉得挺好的,八十年代我还上大学了,工作也挺好,个人生活也不错,就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性。到现在谁问我,我的真心话都是,我想当一个苏东坡那样的知识分子。没事三五好友在窗底下喝点茶喝点酒说点闲话,开开玩笑猜猜谜语,我就愿过这样的生活。是有一种势力不让我过这样的生活,我与世无争都不行,他逼到你鼻子和门槛儿来,非得让你同意他,非得让你站队不可。我没有办法,我愤然而起。是这样的社会把我这样的人逼得愤怒了,把我这样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说成左派,可见这个社会已经堕落无耻到何等地步。
“文革”作品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总体来看,模式比较单一。如果想深入探讨的话,我推荐大家看北大洪子诚教授写的《当代文学史》。洪老师是非常客观的,他把“四人帮”这些人叫“文化激进派”,讲得比较客观。文化激进派呢,理想过高,对文艺作品的要求过高,就造成了大家小心谨慎,创作的模式就比较单一了。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是简单图解政治观念,比如说某个作品中,一个书记一个队长,犯错误的总是这个队长,对的总是那个书记,大家发现这个问题了吧。
一个团长一个政委,团长老是犯错误的,政委总是正确的,这个模式一直影响到现在。你看《亮剑》,犯错误的是李云龙,赵刚总比他高一点儿。你这么说也有道理,说政委应该站得高一点儿,可实际生活中不都是这样的呀。实际生活中肯定有司令员或者团长更高的,也有政委犯错误的。这样的作品一多呢,老百姓就反感了,老百姓提前就知道了,一看队长出来了准得犯什么错误,这样就失去悬念了。刚才我们看《原形毕露》,好就好在你事先猜不到结尾,它不是那么僵化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