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的哲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章 行为上低调一点儿(12)(2/2)
    隋朝著名才子薛道衡,13岁时就能讲《左氏春秋传》。隋文帝时做内史侍郎。大业五年(609年),他被召进京,当时已是隋炀帝杨广在位,薛道衡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采,呈上了《高祖颂》,隋炀帝本来是个自负才气的人,他看完薛道衡的文章很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辞漂亮而已。”有一次,炀帝与大臣聊天,他自夸是贤达中无人比肩,谈吐间透出傲视天下的神气,御史大夫乘机说薛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炀帝听了非常生气,他之前早已对薛道衡有了排斥的情绪,这下更是抓住了把柄,于是下令把薛道衡绞死了。薛道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就是因为他不懂深藏不露、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得罪了隋炀帝,还有那个进谗言的御史大夫,甚至可能还有其余的那些大臣。因为他锋芒太露,所以终致被杀。

    难怪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说:“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郭解就是一个很能藏锋露拙、大智若愚的人物。在洛阳有一位男子与人结怨了,许多人为了化解他的怨气,出面为他作思想工作,但男子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大家想到了郭解。郭解知道这件事后,为了排解这场纠纷,晚上悄悄造访男子,对他进行了热心地劝说。由于他说话很有技巧,对方逐渐想开了,也消除了怨气。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于向人炫耀自己的能耐,但郭解不同。他对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你能接受我的调解。但是,我作为一个

    外地人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调解了你们的纠纷,实在是有违常理。

    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我是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郭解的做法是为了让自己免遭众人的嫉恨,他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可谓明智之举。不过历史上也有很多人,他们为了极力显示自己的才能,常常工于心计地谋算他人,这些人到最后也总是没有好的结果。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总嫉恨诸葛亮,用了不少方法去难为他,结果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为天下人所笑。

    洪应明的《菜根谭》一书中也深刻地阐明了这一处世之道:“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儿,也不可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儿,也不可太积极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发展自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