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欣赏的还是贾探春在经营活动中的重大变革。为了降低支出费用,开源节流。她借鉴家奴赖大府上对其后花园的管理,提出了针对大观园的一个大胆举措:承包制。我们现代人也许对承包制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创意。但这事要放在250年前,其在管理上的理念多么具有进步与借鉴意义!
曾几何时,我们就是在承包制的政策带动之下,农村全面实行土地承包制;大部分工厂企业或承包或改制。打破了大锅饭,敲碎了铁饭碗,释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力,获得了更多的生产资料,节约了更多的有限资源,创造了更多社会财富!有效地减轻或缓解了国家的沉重负担。
我们的这个承包制是否有贾探春的影子呢?我想一定有的。可惜的是,贾探春的变革,随着王熙凤身体好转,她暂管使命的结束,一切又仿佛仍然如旧了,贾探春的改革成果也成了泡影。不是因为王熙凤无能想不到贾探春改革的益处,而是因为王熙凤是个贪官,只有乱,伺能从中牟私利。
贾探春除了治家之才超越其她少女之外,还有一个与其她少女极为不同的地方,她有远大的人生抱负。她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可惜她生不逢时,处在那个女性走不出家门的时代。生生扼杀了一个举止大方、胸襟阔朗的少女的远大理想。
贾探春在这方面有很雄性的品味,她的闺房布置不象一个少女:她喜欢居室的开阔,所以她的蠕屋子是连为一体的。她的书桌是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她爱好书法,因此案上各种名人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也是书法名人真迹,有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就连她的首席大丫头也叫“侍书”。 房里的布置就侯门小姐的标准来说,非常简单。
贾探春的诗才虽不及林黛玉与薛宝钗,但也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佳作,时有佳句让人折罚她的诗才当与贾宝玉不相上下。她是大观园结社吟诗的发起人,也是组织者。她的创意让大观园里众姐妹们有了一个尽情吟诗作乐的淋漓感,参与者无不兴致高昂。
具有政治家风范的贾探春结局究竟会如何?扑朔迷离。反正我不怎么认同高鹗的续书对其结局的描写,她应该是运嫁边疆了。贾探春在那样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把所有的事情处理的妥妥贴贴,把个天下交给探春去治理,能是难事吗?远嫁边疆的探春,是否能凭着她的才干,跳出薄命司的怪圈呢?
探春的这种管理才能,能不能给每一个有幸成为管理者的人以某种启迪?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