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的真谛深奥微妙,难以掌握。我这辈子像柳永那样填词作曲,与无数精通音乐的人士交往,虽然没能像“曲子相公”和凝那样声名显赫,但我平生创作的戏曲作品,也可以说是充满了人世间,像柳永的作品那样多得无法整理了。不过,我对乐曲的真谛到底也没有理解透彻,我所理解的,只不过是诗词中个别章句的写作和乐曲中的一些皮毛而已,只不谷看不懂戏的人稍稍高出了一寸多。我赞美夸奖的,别人也跟着赞美夸奖;我憎恶嫌丑的,别人也随声附和。大家都不明白真相,就把我当作精通戏曲音律的人。
唉,乐曲难道是这么容易理解的么?有人问我:“你既然不懂得音乐,又凭什么创作曲谱呢?”我回答说:“酿酒的人家,不一定都知道酒的滋味,但酿酒的时候,高粱多些水少些,酒味就醇厚;酒曲好酒糟精致,酒就香冽可口。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想酿造杜康那样的美酒就不难了。制造弓箭的人并不一定都懂得射箭的技巧,但弯曲且有劲力的弓便于射箭,笔直而又锋利的箭容易射中目标,这个道理却是很容易明白的;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世上的人都可以成为制造弓箭的匠人了。尽管住在山里的人善于爬山,住在水边的人善于涉水,但如果总不练习,则灵巧的人也会变得笨拙;长久从事某种职业,不太精通的人也会变得十分精通了。我编垢十种新剧本,全部拿去让戏子们排演,并且看过他们的歌舞演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也是编写戏曲的人呢?粗劣的地方听起来自然不顺耳,精巧美妙的地方自然能够令人身心愉悦。这样,作品当中的优劣好坏也就逐渐被我分辨出来了。俗话说:种田应当去请教奴仆,织布纺纱应当去请教婢女。我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我也算是个作曲的老奴,填词的巧婢了。下面我就把自己所知道的记录下来,以供后人参考指教。
○解明曲意
【原文】
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俱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
吾观今世学曲者,始则诵读,继则歌咏,歌咏既成而事毕矣。至于讲解二字,非特废而不行,亦且从无此例。有终日唱此曲,终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与蒙童背书,同一勉强而非自然者也。虽腔板极正,喉舌齿牙极清,终是第盯第三等词曲,非登峰造极之技也。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师讲明曲义。师或不解,不妨转询文人,得其义而后唱。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务求酷肖。若是,则同一唱也,同一曲也,其转腔换字之间,别有一种声口,举目回头之际,另是一副神情,较之时优,自然迥别。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只在能解二字,解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演唱曲子的时候应该了解曲情。曲情,就是戏曲的情节。了解了情节,知道了这部戏曲大概是什么意思,那么唱出口的时候,就能很正确地表现出剧中角色应有的神情。发问时就会现出疑问的样子,回答时就会表现出回答的神情。令人悲伤的曲子就会唱得低沉婉转,而不会现出喜色;令人欢愉的曲子就会唱得欢畅自然,而不会露出一丝的哀容。而且演唱者的声音、齿形和面部表情根据具体的戏曲情节都要有不同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曲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