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宾白第四(6)
    宾白第四(6)

    ②:绝美女子。

    【译文】

    “纤巧”这两个字,是写文章最忌讳的事情,各种文体都是这样,惟独戏曲剧本不受约束。对于戏曲作品来说越纤细越严密,越巧妙越精致。戏曲作者所忌讳的是老实。“老实”这两个字是纤巧的冤家对头。但是“纤巧”这两个字很久以来就被文人看不起,这两个字说起来似乎不中听,换成“尖新”就似乎能变缺点为优点了。其实“尖新”就是“纤巧”,就像把“朝三暮四”变成“暮四朝三”一样,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同一句话,用新鲜的语言写出来,就会让人精神一振、赞叹不已,就像从来没听过一样;用老实的语言写出来,就会让人心灰意懒,听都不想听。

    如果宾白里有尖新的文章,文章里有尖新鲜的句子,句子里有尖新的文字,那么,把这样的作品放在案头,不看则已,一看就会使人想放下也放不下;在台上表演,不听则已,一听就会使人想离开也离不开。绝美的女子能改变人,“尖新”这两个字,就是文章里面绝美的美人。

    ○少用方言

    【原文】

    填词中方言之多,莫过于《西厢》一种,其余今词古曲,在在有之。非止词曲,即《四书》之中,《孟子》一书亦有方言,天下不知而予独知之,予读《孟子》五十余年不知,而今知之,请先毕其说。

    儿时读“自反而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①,观朱注云:“褐②,贱者之服;宽博,宽大之衣。”心甚惑之。因生南方,南方衣褐者寡,间有服者,强半富贵之家,名虽褐而实则绒也。因讯蒙师,谓褐乃贵人之衣,胡云贱者之服?既云贱矣,则当从约,短一尺,省一尺购办之次,少一寸,免一寸缝纫之力,胡不窄小其制而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师默然不答,再询,则顾左右而言他。

    具此狐疑,数十年未解。及近游秦塞,见其土著之民,人人衣褐,无论丝罗罕觏,即见一二衣布③者,亦类空谷足音。因地寒不毛,止以牧养自活,织牛羊之毛以为衣,又皆粗而不密,其形似毯,诚哉其为贱者之服,非若南方贵人之衣也!又见其宽则倍身,长复扫地。即而讯之,则曰:“此衣之外,不复有他,衫裳襦裤,总以一物代之,日则披之当服,夜则拥以为衾,非宽不能周遭其身,非长不能尽履其足。《鲁论》④‘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即是类也。”予始幡然大悟曰:“太史公著书,必游名山大川,其斯之谓欤!”盖古来圣贤多生西北,所见皆然,故方言随口而出。朱文公南人也,彼乌知之?故但释字义,不求甚解,使千古疑团,至今未破,非予远游绝塞,亲觏其人,乌知斯言之不谬哉?

    由是观之,《四书》之文犹不可尽法,况《西厢》之为词曲乎?凡作传奇,不宜频用方言,令人不解。近日填词家,见花面登场,悉作姑苏口吻,遂以此为成律,每作净丑之白,即用方言,不知此等声音,止能通于吴越,过此以往,则听者茫然。传奇天下之书,岂仅为吴越而设?至于他处方言,虽云入曲者少,亦视填词者所生之地。如汤若士生于江右,即当规避江右之方言,粲花主人吴石渠生于阳羡,即当规避阳羡之方言。盖生此一方,未免为一方所囿。有明是方言,而我不知其为方言,及入他境,对人言之而人不解,始知其为方言者。诸如此类,易地皆然。欲作传奇,不可不存桑弧蓬矢之志⑤。

    【注释】

    ①自反而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见《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虽千万人,吾往矣。”

    ②褐:粗布或粗布衣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