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山石第五(4)
    山石第五(4)

    石壁不定在山后,或左或右,无一不可,但取其他势相宜。或原有亭屋,而以此壁代照墙,亦甚便也。

    【注释】

    ①石丈人:宋朝米芾好石。曾任无为州知军,衙门内有立石,米芾向之礼拜,呼为石丈。

    【译文】

    人人都喜好假山,但在造假山的时候,唯独不知道垒峭壁,这真可以说是“叶公好龙”了。造假山的地方,一定要宽才可以;而峭壁却挺拔直立,就像劲竹孤桐,房屋旁只要有一点空地,就可以造。而且假山的造形曲折,很难造出气势,手艺稍稍平庸一点,便会贻笑大方。石壁却没有那么多的奇巧,就像垒墙,只要造得稍稍迂回曲折一些,山体嶙峋,仰看像刀削斧劈一般,就与悬崖绝壁没有什么不同了。而且山与石壁的势态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并行不悖。

    凡是垒了石山的人家,石山的背面就可以做成峭壁。事物本来的规律都是前部倾斜后部直立,比如椅子、床、车、船之类,就是山的本性,也是这样,前面蜿蜒曲折,后面挺然直立。所以峭壁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峭壁后面臆免留下空地,使人一览无余。必须用一个东西遮蔽起来,使坐客仰视时不能把顶部全都看的清清楚楚,这才有万丈悬岩的气势,绝壁也就不是徒有虚名了。用什么来遮蔽呢?亭子或者屋子。无论面朝石壁而坐,还是背靠石壁而立,只要让视线与屋檐平齐,看不见石壁的顶端,这样的峭壁就十分完善了。

    石壁不一定要造在山后,造在山的左边右边,都可以。只要与地势相宜就行。或者原来就有亭有屋,而用石壁来代替照墙,也很方便。

    ○石洞

    【原文】

    假山无论大小,其中皆可作洞。洞亦不必求宽,宽则藉以坐人。如其太小,不能容膝,则以他屋联之,屋中亦置小石数块,与此洞若断若连,是使屋与洞混而为一,虽居屋中,与坐洞中无异矣。洞中宜空少许,贮水其中而故作漏隙,使涓滴之声从上而下,旦夕皆然。置身其中者,有不六月寒生,而谓真居幽谷者,吾不信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