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读的50篇散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寒风吹彻(2)(2/2)
    姑妈死在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家过年,记得是大年初四,我陪着母亲沿一条即将解冻的马路往回走。母亲在那段路上告诉我姑妈去世的事。她说:“你姑妈死掉了。”

    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

    母亲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你大哥和你弟弟过去帮助料理了后事。”

    此后的好一阵,我们再没说这事,只顾静静地走路。快到家门口时母亲说了句:天热了。

    我抬头看了看母亲,她的身上正冒着热气,或许是走路的缘故,不过天气真的转热了。对母亲来说,这个冬天已经过去了。

    “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她熬过了许多个冬天还是被这个冬天留住了。我想起爷爷奶奶也是分别死在几年前的冬天。母亲还活着。我们在世上的亲人会越来越少。我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常过来和母亲坐坐。

    母亲拉扯大她的七个儿女。她老了。我们长高长大的七个儿女,或许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每当儿女们回到家里,母亲都会特别高兴,家里也顿时平添热闹的气氛。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随着三十年的人生距离,我感受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

    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1996年5月20日

    作品赏析

    刘亮程散文中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体现了作者冷俊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并得到李锐、蒋子丹等人的高度评价,蒋子丹甚至认为:“如果进入了城市的刘亮程能永远保持他这一份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那么他的散文在当今文坛必然会独树一帜,蔚为大观,并且不可仿制。”刘亮程开始备受关注,并被认为是“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作家”。

    刘亮程的散文所写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人、动物、土地、家园等。在他笔下,从寒风、大雪、炉火、牲畜到一粒草籽、一只蚂蚁,都具有感情与灵性,成为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刘亮程能在日常生活最平淡处、最常见的现象中,发现生命意识而引出哲思。《寒风吹彻》是作者对生命悲痛的反思,文中作者悲悯地写道:“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微不足道。他的寒冷太巨大。”寒风吹彻人的一生,一个人生命中的冬天也终将到来。刘亮程从一个冻死的老人那里,体会到了垂暮之年的悲怆,看到生命的不可知。文学评论家崔卫平指出:“把刘亮程向我们描述的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庄,仅仅当做吹向大城市的一股‘清新之风’,这样做有些不公平。我们从这部散文作品中了解的并不只是一个村庄,而是如何看待一个小小村庄的眼光,如何看待自己所处其中平凡无奇的生活的心情:温厚、持平、悲天悯人。”这样的心绪不但在作者生命的深处,他将存留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在那阴暗的不为人知的角落。

    推荐篇章

    《我改变的事物》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