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店里出来,走到街上,突然被刚散场的电影院里涌出的人群裹住,几乎移动不得,就这样一路被推送到电车站,被送进了候车的人群。天已经完全昏黑了,我站在车站上寻思,在三十年以后我重访了秦淮,没有了河房,没有了画舫,没有了茶楼,也没有了“桨声灯影”,这一切似乎都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史的陈迹。可是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安排人民的休息、娱乐和文化生活呢?人们爱这个地方,爱这个祖祖辈辈的“游钓之地”。我们应该怎样来满足人民炽热的愿望呢?
作品赏析
《秦淮拾梦记》是一篇于散淡中饱涵意蕴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再次踏访,表达了深沉而复杂的情感。风景与历史的交融渗透,这是黄裳散文的一个创造,因游记散文而卓然一家并广为人知的,大约只有黄裳了。
文章中作者对三十年前旧居的记忆是那样清晰,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如在昨天,“乌衣巷”、“白鹭洲”、“东园故址”、“秦淮河”……牵动着作者的记忆,作者慢慢的走着,轻轻的翻动着历史的画面,在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抒怀中,那看似闲淡的行笔却负载着深沉的情感。
作者笔下的南京的街道、店铺、名胜古迹不是一般的风景,它往往与历史交相辉映,它是风景中的历史,又是历史中的风景,无不透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因了这些历史和文化,才有了今天丰厚的文化底蕴。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那些浅层的东西,只看到古迹与风景本身,而黄裳却透过历史留下的残垣断壁轶闻传说,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积淀。
文章的线索在作者的脚下慢慢展开,似乎作者踏出的每一步都能拾取一段故事,自公元前三世纪以来的八代故都,这里可拾的梦实在太多了。由“旧时王榭堂前燕”想到“寻常百姓”的生活,由“秦淮河”想到杜牧,由杜牧想到历史上的两后主及南宋、南明。在对前朝历史的回忆中,当今与历史的迭印,虚幻与现实的辉映,记叙与抒怀的交错,够成了一幅古朴典雅的历史画卷。
在艺术上,文章语言朴实,却底蕴丰厚,即不矫情,又不矜持,情感深沉、真挚。显示出作者淳厚深宛的文学艺术功底。他的散文是游记又不仅仅是游记,它不再是对风景和古迹的简单的描摹,而是渗透着对历史的思考与追问。他或记述山川风物,或描摹人物印象,或追怀前朝遗迹,或品味戏剧人生,而又处处链接着历史与文化。表现出老作家不仅深爱祖国,还深爱着人民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推荐篇章
《昆明架记》、《新安江之雾》、《十万春花如梦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