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读的50篇散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海滩拾贝(3)(2/2)

    作者简介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在艺术摄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边无际的海滩上,一个人俯身在拾些什么;天上飘浮着云彩,远处激溅着浪花……这样的画面,引人走进一个哲理和诗情水融的境界。这种情景是很引人人胜的。但是这样的画图,人却不难走到里面去。一个人只要到海滩去拾拾贝壳,就会很自然地变成那种影片里面的人物了。

    许许多多的人都有爱贝壳的习性。有些人生活趣味本来很少,但一见到贝壳却会爱不释手,一跑到海滩去捡起贝壳来就往往兴奋得像个小孩。在这方面,似乎我们中有许多人还保持着我们远代的老祖先的审美观念,他们曾经震惊于贝壳的美丽,一致同意把贝壳采用做货币。也许曲子爱贝壳的人的众多吧,广州文化公园的水产馆里陈列贝壳的那些玻璃柜旁总是挤满了观众。广州近年还有一间有趣的商店出现,它专门贩卖贝壳和珊瑚。香港也有这一类的商店。因为这样的缘故,现在开到南海群岛去的船只,就不止是运的海味、鸟粪,还有运贝壳和珊瑚的了。

    但是从商店里买回来的贝壳,比较自己从海滩亲自捡回来的,风味毕竟不同。无论商店里的贝壳是怎样的五光十色,实际上比我们在海滩上所见到的,却总要贫乏得多。

    凡是有海滩的地方,就有贝壳。但是有些著名的海滩,那种贝壳丰富的情形,却不是一般的小海滩可以比拟的。像海南岛三亚附近渔村一带的海滩,你走到上面去,可以发现每一步都有贝壳,而且构造千奇百怪,用句古话来形容,真可以说是“鬼斧神工”。据到过西沙群岛的人说,那边的情形就更可观了。要找到特别美丽、离奇的贝壳就得到特别荒僻的小岛去。贝壳究竟有多少种呢?这样的题目正像问天上的星,问地上的树,问草丛里的昆虫,问碳水化合物有多少种那样的不易回答。有一些专门收集贝壳的“贝壳迷”,他们像古币迷、邮票迷收集古币、邮票那样地搜集着贝壳。据说,世界各个角落的贝壳是千差万别的。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心血,搜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而这,在贝壳所有品种中所占的仍然是一个很小的百分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