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读的50本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生要读的50本书 第十四章(4)(2/2)
    20世纪世界文学经典

    东方美思想的完美体现

    背景搜索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

    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

    ,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创作了大量的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

    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

    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

    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

    (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被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内容提要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从自己的几部孟加拉文诗集中选择一些诗译成英文,翻译过程中有意打破原诗的格律,使其形似散文而保留原诗的“情韵”,辑成此集,共

    收入103首诗。次年即获诺贝尔文学奖。由此,他声名大振,风靡东西方,人们热烈欢呼,甚至提灯游行集合,以接待帝王般的礼节相待。

    在《吉檀迦利》中,泰戈尔以歌颂神灵为形式,渴望期待与神主结合,但并非是在表达一种超凡脱俗的思想。他借此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歌唱,歌唱生命的过

    往和现实世界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思索和追求。正如在这一集的结尾中所写“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上帝,让我一切的感知都舒展在你的

    脚下,接触这个世界……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他永久的家乡。”

    从解读《吉檀迦利》入手,概括出泰戈尔的宗教思想的内容:泛神之论、梵我合一、宣扬信爱、充满童心、光明理想。从诗集这103首诗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

    出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是怎样的热爱自己有着悠久优秀文化的国家;热爱这国家里爱和平爱民主的劳动人民;热爱这国家的雄伟美丽的山川。

    作品影响

    泰戈尔创作《吉檀迦利》,是从“诗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上揭去那华丽而羞涩的面纱,他的语言虽然没有韵脚,但处处无不有他内在的旋律。而诗集中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口语化。要不怎么说读起来那么的亲切、活泼。这样在诗歌的内在韵律中便使人更能体会到他诗中的,如飞瀑一样的自然神韵。诗人使自己的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