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诗作,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翡冷翠的一夜》收诗42首,其中译诗6首,大部分是爱情诗,表现对“爱、自由、美”的追求。诗人在这一诗集中逐渐巩固了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熔中外诗歌艺术于一炉,富有变化。
《猛虎集》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巅峰之作,收诗33首,另有译诗7首。《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被认为是他的最佳诗歌,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最朗朗上口的新诗,潇洒空灵,为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代表了徐志摩的最高文学成就。
内容提要
徐志摩的诗是他的真实感情和生活的艺术表达,是爱,自由和美的完美结合。他诗作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富于音乐性,又不同于音乐,而基于生活的语言,主要是口语。其妙处在于诗人用汉语白话写诗,极具节奏感。
《志摩的诗》是作者自费排印的第一部诗集,收录1922~1925年的诗作55首,包括《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为谁》、《我有一个恋爱》、《毒药》等等。其中《沙扬娜拉》最为脍炙人口。这首诗构思精巧,抓住日本少女温柔谦和的性格特征,语言清新流畅,音韵和谐,声情并茂。
作品影响
在中国的诗歌韵律和西方自由体诗的综合影响下,徐志摩的诗发展出一种新诗格律的雏形。他的新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一种主体,是源于徐志摩的诗中那种基于语言本身的音乐美和意境美。诗人常幻想一个独立的纯美的艺术境界,尽管这是无法实现的,但却在精神方面给诗人带来莫大的支持。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之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感受人世沧桑的心怀充分表现在对“爱、美、自由”不懈追求的人生信仰上,“忧郁人生,更深深爱恋明星”,这也是诗人浪漫主义之所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