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读的50本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一生要读的50本书 第三章(2)
    一生要读的50本书 第三章(2)

    过了几天,老夫人发觉莺莺语言恍惚,体态异常,情知不妙。唤来红娘,问她是否知罪,并欲施行家法。红娘一狠心说出了真情。老夫人说:这都是你这小贱人的不是,红娘抢白道:“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一番话说得老夫人哑口无言,只得允下这门婚事,但又提出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叫张生明日上朝赶考,得官后再来娶亲,否则休来相见。

    千里长亭,莺莺和泪相送,叫他无论得官与否,早早回来,千万不要停妻再娶。再说郑恒接到老夫人的信,从京城赶到河中,闻得表姐已嫁与张生,不胜怅恨,遂编造张生已被卫尚书家招赘的谎言,欲使莺莺改嫁给他。这时恰好张生状元及第,回来迎娶,白马将军同时赉旨前来,为崔、张二入主婚。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爱情颂歌。

    作品影响

    元末明初,《西厢记》已被誉为“天下夺魁”,而且被尊为“春秋”,明清戏曲家对《西厢》推崇备至:明代李贽赞它是“化工”。王世贞说:“北曲固当以《西厢》压卷。”王骥德说:“实甫《西厢》,千古绝技。”张琦说:“今丽曲之最胜者,以王实甫《西厢记》压卷。”清代李渔说王实甫“才人如天”。至金圣叹那就更加赞到极端,说作者是“天地现身”。还有许多剧作在不同程度上受《西厢记》的影响。

    《西厢记》的版本,现知明代有六十余种,明清两代合计不下二百种,在古典戏曲中恐怕是刊刻最多的。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孝宗弘治十一年戊午北京岳家书坊重刊印本《西厢记》,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此后尚有易见到的明王骥德校注本《西厢记》,何璧本《西厢记》,刘龙田本、李卓吾本容与堂本与天章阁本,张深之本,暖红室本附凌刻本,清代影响最大的是金圣叹评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现在昆曲舞台上流行的《西厢记》各书,并不是王实甫的原著,而是《南西厢》有人认为是崔时佩著的。此后还有锦、翻、续、新、后、真、正、竟等多种改本《西厢》。在近代地方戏中,有大量传统本和改编本,如越剧、京剧、赣剧、川、豫、滇、蒲、楚、评以及河北梆子等,都有《西厢》剧目。从19世纪中叶以来,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译本,影响所及,遍布全球。

    名家解读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中国明代戏曲理论家  朱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