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读的50本书 第二章(2)
宋词大体上可分两派:豪放和婉约。因而词中的情也分两种:抵御外侮、忧国忧民,直抒胸臆之情与风花雪月、伤春感秋,怀人念故之情。前者振奋人心,慷慨激昂;后者朦胧浪漫,悱恻缠绵。正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美丽构成了绝妙的宋词。
在歌舞升平的北宋盛世,苏轼一首“大江东去”打开豪放词的先河,贺铸以宇“少争侠气,结交五都雄”为豪放派词路披荆斩棘。而后靖康变起,南宋偏安,一批爱国将领主战朝臣和文人志士,在风雷激荡的抗虏斗争中引吭高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极其辉煌的一页。
南宋前期影响最大的词人是辛弃疾(1140-1207)他本是一位投身抗金斗争的战士,一位身负雄才而不能施展的英雄,他用词来表现他的理想,抒发壮志未酬的忧愤,把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进了词的歌唱中来。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词史上向来以“苏、辛”并称,把他们看作宋代豪放词的代表。
“苏辛”的词都有宏阔的境界,豪迈的气概,但他们的词风不尽相同,辛的词悲愤沉郁就是时代和他个人的经历气质所赋予的特质,与苏词的清雄有很大的区别。在变革词体的艺术创新方面,辛弃疾比苏轼走得更远,从词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上都突破了词的传统,极大地增强了词的表现力。总之,苏、辛词的风格有同有异,异多于同。苏词高旷,辛词沉郁;苏词多表现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超越,辛词更多体现对社会、功名和事业的执著,他们是宋词中并峙的两座高峰。
李清照却是让人心碎的词人。她的女性细腻的感受与笔触,与词体的婉约柔美的天然契合,让抒情更为真切自然,具有别的词人不具备的优势和成就。她作品中那种凄凉的美:“人比黄花瘦”的痴心,“却上心头”的深情,“寻寻觅觅”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读之怎不教人心酸,为之掩卷长叹!
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如张先、晏殊、宋祁、欧旭修以至晏几道等,都是承袭南唐、《花间》遗韵的,晏欧之词,甚至有与《花间》《阳春》(冯延巳词集名)“相杂”者。然而试读他们的代表作,其气象高华而感情深沉,也各具个性,“士大夫之词”的格调成熟了。尤其是晏殊之子晏几道,贵介公子而沉沦下位,落拓不羁,其词“清壮顿挫”,更胜乃父,故论者以晏氏父子比拟南唐李煜父子。柳永则是当时进一步发展词体的重要作者。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更能突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无疑是一种创新。
名家解读
北宋词虽有时感到粗野,然都是有活气,有情味,有个性,有力量,南宋词反是者。
——文学史家 刘大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句,唐之诗,宋之,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