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印刷术(2/2)

    公元1041年—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成字胚,一个字为一个印章用火烧成瓷一样硬的字块,便成了一个个“活字”。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后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如同雕版一样进行印刷。印完后,再把铁板烧热,使松香和蜡熔解,把活字拆下来,下次还可再用。想想,这能节省多少人力、多少材料,而且还方便改错,哪个字错了,就将哪个字的字模换掉呗,别的字完全可以不动。

    一种新的发明在诞生的时候通常是不会那么完美的,而且一时也难以得到推广应用,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如此。

    毕昇的泥活字容易破碎,耐久性也较差。这一点,他可能想到过,因为起初他就想用木料作活字,但他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胀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虽然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还是流传下来了。

    毕昇的发明,使“死版”变成“活字”,这在人类印刷史上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直到电脑出现之前,印刷术的改进还没有脱离毕昇的基本思路。

    到了元代,有人用锡做活字,可是位沾墨,印出的字不清晰,当然也不可能流行。活字印刷得以流行,有一个人不得不说,他就是元代著名学者王祯。他改进了被毕昇遗弃的木活字,使木活字印刷得以流行。在清代,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支持,获得了空前发展。康熙年间木活字已盛行。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刊印。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89卷。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的记录。

    我们再来看一看印刷技术的对外传播情况。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朝鲜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公元998年—1009年)就开始印制经书。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又大约14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实际上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像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

    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

    我国的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的谷登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

    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后,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迹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条迹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