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100大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纺车
    纺车

    中国人于约在战国时期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这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于1962年发表的散文名作《记一辆纺车》的开头一段。作为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主要纺织工具,纺车陪着无数战士走过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成为中国革命的见证物。

    很难想象,在工业革命已发生了二三百年后的中国,有数千年历史的纺车直到改革开放前昔依然活跃在许多农村。它就像发生在昨天的一件往事,还存留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尽管它早已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再难见踪迹。

    作为古代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生产线或纱的主要设备,纺车出现在什么时代,目前还无法确定。关于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前53年—公元18年)的《方言》一文中,扬雄称其为“繀车”和“道轨”。最早的单锭纺车的图像出现在汉代的石画中。据考古发现,这样的石画不少于8块。1956年出土的一幅汉代石画,曾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们织布、纺纱和调丝的情景。这说明纺车已是那时相当普及的纺织工具,而纺车的出现应远早于汉代。

    据有关专家推测,最早的纺车——手摇单锭纺车出现在战国时期,称为軠车、纬车和繀车,由木架、锭子、绳轮和手柄4部分组成。不久就出现了手摇多锭纺车以及脚踏纺车。

    脚踏纺车相对于手摇纺车,只多了一个脚踏装置,它发明的最早时间还没有确定,现在能见到的是公元四世纪我国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5年—406年)一幅画上的脚踏三锭纺车。后来在公元1313年,元代著名的农学家王帧在他所著的《农书》上也出现了三锭脚踏棉纺车和三锭、五锭脚踏麻纺车,证明了脚踏纺车从东晋以后一直都在使用。

    到了北宋时期,大纺车出现了,结构由加捻卷绕、传动和原动3部分组成,原动机构是一个和手摇纺车绳轮相似的大圆轮,装有曲柄的轮轴需专人用双手才能摇动。在中国,人们利用水做动力的历史由来已久,南宋以后,人们又把水动力安装在了纺车上。以水为动力的水转大纺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机械,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水转大纺车上锭子数多达几十枚,加捻和卷绕同时进行,它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