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出于理性的考虑,还是出于感情的冲击?或许两者兼而有之,许广平决定将自己初恋的故事告诉鲁迅。许广平1898年2 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士大夫的家庭里。祖父曾任浙江巡抚,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 能作诗词。在许广平出生后的第三天,父亲在外面的宴会上,“碰杯为婚”,将她许给姓马的绅士家。辛亥革命后,父亲思想比较开通,大哥具有民主革命 思想,这都使她很受影响。她开始阅读《平民报》、《妇女周刊》等报刊。
1911年母亲去世。1917年父亲病逝。就在父亡后不久,马家扬言要娶亲。这时 许广平已19岁,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已有主见,决不同意这种婚姻。她商于奔 父丧从北京回家的二哥。二哥帮助她解除了与马家的婚约,办法是出一笔钱,足够马家娶一个小妾。 大哥曾在南京上学,二哥曾在北京上学,许广平也 很想到外地求学,两位哥哥虽很赞成她的愿望,但无力为助,幸亏得到天津姑 母的支持,许广平1917年进了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1919年爆 发了五四运动,许广平是爱国学生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并开始在报上发表文章。 1921年她毕业于直隶女师,担任了短时期的小学教师。1922年她考入“国立北 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改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就在许广平进入女高师不久,她结识了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广东青年李小辉。他们原有表亲的关系,在异地他乡,从相互关心,到往来密切,逐渐产生了感 情。许广平称他是“一位热情,任侠,豪爽,廉洁,聪明,好学”的青年。许 广平在天津求学时,有一位同学常瑞麟。在许广平进入女高师时,她已在北京 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两人一向很友好,每逢节假日,广平总要到常家聚谈。
1923年春节前几天,常瑞麟的两个妹妹相继患病,许广平像亲姐妹一样照料她 们。大年夜,许广平在女高师参加同乐会,不时感到喉咙疼痛。第二天,她到 常瑞麟的“医专”的校医室去诊病,医生诊断为扁桃腺炎,给吃了些普通的消 炎药。因校医室没有病房,既是扁桃腺炎也未必要住医院,广平就住在瑞麟家 里。不料广平高烧不断,喉痛加剧。李小辉打听到许广平患病住在常家,就焦 虑地前来探望,一连探望三次,第三次探望时带来了西藏青果,说是可以清火 治喉痛,他自己也留了一点,因也有一点喉痛的感觉。到患病的第六天,也就 是春节初五,许广平竟由昏迷而进入弥留状态。这时常瑞麟的父亲请来了外国 医生,诊断为猩红热。医生一面给她吃药,一面为她粗胀的颈部开刀,挤出了 大量脓液。这样,许广平的病才一天一天地好转起来。(从症状看,不像是 猩红热,但许广平的回忆文中说当时医生即如此诊断。)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