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史》卷二百五十一《徐光启传》载:“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筴、火利诸书。”光启死后,“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后来的许多资料证明,徐光启一生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对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发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终于成为我国科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决非偶然。特别是他对于我国农业科学的建立和发展,更有显著的功绩,这是不可抹杀的。
例如,在《农政全书》中,徐光启对于“浚渠“、“水井”的解说,与其他许多问题相同,都曾经提出了值得重视的论点。
他总结了“秦凿泾为渠,又关西有郑国、白公、六辅之渠,外有龙首渠,内有史起十二渠,范阳有督亢渠,河北有广戾渠,朗州有右史渠,今怀孟有广济渠”等等经验,认为必须“因其地利水势,继此而作,益国富民,可见速效”。如果不懂得地利水势,当然就要吃亏。他对于开井也很重视,认为是“水利之中所不可缺者”。
又如,关于“架田”的记载,同样是相当重要的经验。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水上园田。它又叫做“葑田”。徐光启介绍它是:“以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浸。”现在正值春耕季节,我们在个别条件具备的地方,无妨照他介绍的经验,试一试吧。
可惜,《农政全书》旧本因为不是徐光启自己编定的,而是经过陈子龙、谢廷祯等人,在徐光启死后加以整理刊行的,所以内容还存在不少缺点,甚至有许多错漏,需要重新整理、重新编辑、重新出版。然而,无论如何,凡是负责农业生产领导工作的人员,对于这样重要的古代农书,应该予以充分的注意,仔细地阅读和研究它,并且要学习徐光启的研究精神,运用比他更加进步得多的新的科学方法,来总结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经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