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给当权者留下这样的印象,恐怕将来的仕途堪忧。
想到了这些,陈玉不禁苦笑,也放开了一些。
“实在是学生怕天下人责骂,不得不小心一些。可如今没办法了,大将军就差把刀架在学生的脖子上了,学生不敢不从啊。天下人的骂名,还是没有学生的小命要紧。”
他这话一出来,郭礼和罗秀峰双双大笑,无奈地指着他。
“你这小子,原来也是一个惫赖货。不逼着你,你是不会就范的。”
“说起来,这小子的性格,跟大将军当年挺像呢。当年你不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才弃笔从戎的嘛。”
郭礼摇摇头,感慨不已。
“人生在世,不就是那么回事嘛。很多时候,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是不会爆发的。”
说着,他抬手延请,让罗秀峰和陈玉落座。
这里早已布置了桌案和茶水,陈玉眼疾手快,跪坐下来的同时,主动上手,为两位斟茶。
不说地位,就是这两人的年龄,那也是他的长辈啊。
见他如此机灵,做起事来又神色淡然,郭礼的心中闪过一丝激赏。
这些年,他实在是见过不少被誉为年轻俊杰之辈。可那些人,在面对他的时候,全都跟失了魂一样,举足无措,惶然胆怯,就跟失了智一样。
这陈玉能够淡然处之,谨守礼节,没有被他大将军和战神的名号所镇住。单是这份心志,就值得他另眼相看了。
不过郭礼也不是讲究繁文缛节的人,任凭陈玉倒茶,而是直奔主题。
“上一次季云把你说的话都整理了出来,我和皇上看过,都深受启发。不过其中还有一些要点不明,所以就想着当面问问,你还有什么补充的。你也不要担心,畅所欲言就好。毕竟你这也算是为国事出力,如果事成的话,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季云是罗秀峰的字。
陈玉却没有那么容易上当,放下茶壶的同时,问道:“如果事不成呢?大将军不会怪罪我吧?”
“你这小子……”
郭礼气不打一处来,眼角立起,凶气弥漫,着实吓人。
到底是功成名就的大将军,威严所致,天地变色。
陈玉打了一个冷颤,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呵呵,大将军垂询,学生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才是该有的态度嘛,郭礼一点都不因为自己的恫吓而羞愧,相反十分的高兴。
“你所言,倭乱的根本原因是禁海。可据我查证,前朝时没有禁海之策,倭乱也时有发生,这个论据似乎不对啊。”
到底是干实事的人,摆事实、讲证据,滴水不漏。
可对于这方面,陈玉却更加自信。
他有着千百年的知识赋予,在眼光和角度等方面,远远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够比较的。
因此面对郭礼的问题,他丝毫不乱。
“禁海只是促成了倭乱加剧的原因,但真正倭乱的起源,以学生之见,未必是在我大乾,更有可能是在倭国。大将军应该派人前往倭国打探一番,看看倭国是否战乱不休。学生曾经看过一些相关方面的文书,里面记载倭国自两百年前,就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内战当中。他们的各地大名,就相当于我们春秋时期的诸侯一样,各自割据一方,互相征伐。失败的人,固然没有好下场。可那些残兵败将,不甘心败亡,肯定会流亡海外,成为无根无凭的海盗。这才是倭乱出现的重要原因。”
郭礼和罗秀峰一边听着,一边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他们都是这个国家的当权者,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所以才经过多方探查,了解了实地的情况。
可陈玉一个小小的书生,竟然通过区区的文本,就总结出了这么多的内容,实在是让他们惊为天人。
实际上,陈玉不知道的是,朝廷这边苦于倭乱,其实早就派遣了人员远赴倭国探查,甚至向倭国的天皇诘问。
只可惜,如今倭国处于战国时代,实权都在各地的大名手中,天皇只是一个傀儡罢了。
对于那些流亡海外的倭寇,倭国本土是没有丝毫办法的。不但如此,他们本身也受害于这些倭寇,对其仇恨非常。
倭国物产贫瘠,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特别是中原,乃是倭国最大的进口国。
可因为倭乱的形成,导致中原和倭国的商路断绝,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倭国的民生。
倭国本土的大名曾经也联合起来过,想要剿灭这些倭寇。奈何这些倭寇孤悬海外,漂流无踪,势力还很强横,导致他们几次都功亏一篑。
这一次大乾的使者到来,让倭国本土的大名们都振奋异常,纷纷提议,希望乾倭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海盗。
而这一点,又恰恰验证了陈玉曾经对罗秀峰说过的话。
要对付倭乱,少不了倭国的参与。只有从倭国的本土断绝了海盗的来源,倭乱才能最终消弭。
从倭国传来的消息,让大乾上下格外的重视。郭礼也就对陈玉这个提议者,更加的好奇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