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贞操带的直接记载,现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405年8月28日。这一天,诗人konrad kyeservon eichst完成了一段关于贞操带的诗,并画了一张画做解释:佛罗伦萨的妇女们被禁闭在一条沉重的铁带里。在他写的其他段落里,还记述了意大利的其他城市,诸如罗马、威尼斯、米兰、贝加莫是生产贞操带的地点(见藏于德国gotting图书馆的《bellifortis》一书)。因而,关于贞操带是意大利帕多瓦的暴君弗朗西斯科、卡拉拉二世(14世纪末在位)最早使用的说法,多少有些依据。他到处抢掠和妇女,规定他的所有后宫妻妾都得锁上贞操带,后来被人民推翻。现在威尼斯的博物馆藏有的一条贞操带,即属于他的王后。历史上贞操带有佛罗伦萨带、贝加莫锁等说法,均因生产地而得名。
15世纪以后,关于贞操带存在的证据多起来。例如德国埃尔巴赫堡一伯爵家藏的贞操带,正面护盾上部雕刻着一个裸妇,一只狐狸举着尾巴正从她的腹下钻过去,她用左手抓住尾巴,下有诗云:住了,小狐狸!我抓住了你。你总是从这里走过去!所开缝隙的左边刻有一执钺的卫兵把守,右边是些卷花图案。背面护盾的上端刻着一女子坐在一男子的膝上鸠首密谈,下有小诗云:唉,让我告诉你吧,女人们总是吃那带子的苦。法国诗人克列芒、马洛曾以诗的形式,揭露了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如何打开了他的陪臣道松维利耶男爵妻子的贞操带,与她偷情。巴黎克鲁尼博物馆所藏的贞操带,有两条分别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为他的王后卡特琳娜、路易十三为他的王后安妮定做的。在慕尼黑、马德里、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的博物馆也藏有16世纪和17世纪贞操带的真品。
文艺复兴时代,人们从中世纪的精神禁锢中解放出来,除了文艺、学术、民主政治得到巨大发展、商业意识得到强化外,性观念也较为开放。但是,这至少在形式上只是男性拥有的权利。然而,那个时代的上层女性的观念也在变化,性观念也比以往开放。于是,尽管有关于贞操的道德哲学,但是在丈夫们看来,任何道德原则以及对贞操的热烈颂扬,都不如钢铁贞操卫士的发明有效。正是丈夫们的这种哲学,促成了文艺复兴时期贞操带的出现和在上层社会有限普及。丈夫们可能认为,妻子既然知道自己没法满足情人的要求,出于不得以,只能谨守妇德,以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拒绝求爱的情人,坦然地战胜自己的欲念。其实,那时锁的质量是有限的,很容易找锁匠开锁,如果无意守贞,总是有办法的。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的版画家丢勒的一幅画,描绘的便是这一情景:一个人骄傲地说:我有贞操带的钥匙。穿着贞操带的美丽贵妇人欣然用大把的钱购买钥匙,而这些钱是从她丈夫钱袋里掏出来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