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9节
    危机酝酿期:星星之火

    在这个阶段,各种不利的信息源正在形成,犹如星星之火,有各种征兆和苗头,一旦发现会很容易被扑灭,但遗憾的是,往往很容易被疏忽。

    危机爆发期:大火猛烈

    在这个阶段,危机信息开始传播,危机已经暴露,但是只要及时反应,采取果断正确的手段,还是可以控制住的。

    危机扩散期:火势蔓延

    此时火势顺风以燎原之势蔓延。由于媒介和公众的关注,危机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果此时沟通有误,公众和媒体将会出现信息”真空”,谣言四起,危机爆炸式扩散,呈现失控状态。

    危机消失期:大火熄灭

    通过利用各种手段对事件进行处理,此时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披露,组织或个人逐渐走出了公众及媒介的视线。危机处理得当的从此走上复兴之路,而危机处理不力的,从此无力回天,走上衰亡之路。

    由于危机的发展有四个阶段,所以我们遭遇到危机时也不是没有缓和的余地,只要我们根据危机每个阶段的特点对症下药,再大的危机也是不能兴风作浪的。

    现代危机演变的过程

    全球化的进展和各国联系的日益加强,使现在的危机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首先,区域性危机事件减少,行业性、跨国性危机事件增多,以”**”为例,本来是发生在中国广东的传染病,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并迅速蔓延至世界20多个国家。前面提到的红牛饮料安全风暴,也是发生在瑞典,但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波及到世界各个公司。社会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危机的性质。

    现代危机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单一型的危机事件减少了,复合型的社会事件增多了。比如,阿根廷近年来的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先后引发了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最终由单一型危机演化为复合型的社会危机。

    危机管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对于国人而言,天灾**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以往我们的政府或一些组织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并没有把它上升到危机管理的高度,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而往往是就事论事。当问题出现以后,临时组织一个班子,根据情况来具体处置。这虽然也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处理危机的各方面成本很高,矛盾不少,而且往往还留下不少后遗症。

    相反,在西方一些国家,危机管理研究进行的比较早,当危机来临时,应对就显得从容得多,前面提到的纽约停电事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说,在危机来临之前建立一套完整的危机管理系统非常重要。第27节:”危机”的不确定性

    谈到危机管理,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危机管理。危机管理crisisnagent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从而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它原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术语,后被广泛地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行各业。

    从上面的概念中可以知道,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包括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几个环节。

    危机具有自己的特征,相应地,危机管理也有相似的特征。总体说来,危机管理一般有如下几个特征:

    危机管理的特征一:不确定性

    所谓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一般是指人们不可能或无法对问题进行客观分类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对自己信念的置信度。而危机管理工作就是以这种主观概率为依据的。例如,如果你骑自行车时感觉到前面有危险,你马上会有一个反应减慢速度,当你减慢速度时,你并不能确定前面一定有危险,但是你觉得危险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了安全起见,你就这样做了。

    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管理对象的不确定性。

    危机预测的不确定性。

    危机预控的不确定性。

    危机处理计划的不确定性。

    危机管理的特征二:应急性

    当意外事件发生时,政府、企业和个人陷于困境,所面临的公众压力处于极限状态,它们的公共关系亦处于应急状态。危机管理便是立足于应付政府、企业和个人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处理系统将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成功的危机管理还能利用危机,使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危机过后树立更优秀的形象。

    综合而言,危机管理的应急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在爆发阶段,危机的危害每分每秒都在增大,必须以极快的节奏和不同于平时的方式进行管理,我们称之为应急管理。

    在紧急状态中进行危机管理,要克服由于时间紧急和形势危险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要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要紧张而有秩序地实施各种危机处理措施。

    危机管理特征三:预防性

    任何危机都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我们在前面说过,这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评估和预测的。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预防。应该说,危机管理的最佳境界就是避免危机发生,可见危机管理中应该把预防放在首位。预防性是有效危机管理战略最重要的特征,对危机管理成效的影响最大。

    综合危机管理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不同的危机就有不同的管理艺术,在危机管理中,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危机管理的程序,而是懂得危机管理中的变通;由于危机管理的应急性,危机反应和处理速度始终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没有速度的危机管理肯定不是最理想的危机管理。由于危机管理具有预防性,所以危机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政府、企业或个人没有预防危机的意识,没有抵挡危机的预警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政府、企业和个人面临的危机挑战将会越来越多,诸如:金融危机、贸易壁垒、类似sars的大范围的传染病的流行、同行业的竞争、商业陷阱、企业偶尔的失误而导致传媒的恶意炒作、企业职员诚信度降低、有限职位的竞争、创业的艰难这些危机给当今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者及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果把危机作为”魔”,那么科学的危机管理便是”道”了。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每时每刻在与危机这个”魔鬼”作较量,有多少政府的灾难、企业的破产、个人的失败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过硬的”道术”。所以,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请别忘了”危机管理”这门道术的修炼,因为在很多时候,它就是我们救命的稻草。危机管理的”肢体结构”

    危机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前面我们说过,危机的发展可以分为潜伏生成期、显现与爆发期、持续演进期、消解减缓期和解除消失期五个阶段。如果将这些阶段与危机管理的程度结合起来,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危机管理的”肢体结构”有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危机的预防

    最高明的危机管理,不在于危机形成和爆发以后的干预,而在于排除可能导致危机的种种可能性,也就是危机的预防。要预防危机,首先要将所有可能的突发危机事件一一列举出来,考虑其可能发生的后果,并且估计预防所需的花费。这样做可能很费事,但却很必要。因为组织内的任何一个人、一个环节的失误或疏忽都可能将整个组织拖入危机。

    其次,谨慎和保密对于防范某些组织危机至关重要,比如由于在敏感的谈判中泄密而引起的危机。1993年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与通用电气宇航公司generalelectricaerospace通过多轮磋商终于达成了30亿美元的收购案,这一秘密消息在高度紧张的日子中被封锁了27天,结果却在预定宣布前两小时泄露给了媒体,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想保守秘密,就必须尽量使接触到它的人减到最少,在谈判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加入一些不确定因素专家们称之为”噪音”,这会使窃密者真假难辨。即使做了这些,也应当有所防备,因为任何秘密都可能会泄露。第28节:迅速的反应防止危机扩大

    第二部分:为危机管理做准备

    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为危机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比如行动计划、通讯计划、建立重要关系等。应急方案要按最坏的情况设计,不能留下盲点。例如,美国在1991年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一家危机公司为美国政府模拟了128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并逐一分析其发生的或然率,并制定了相应的危机预案,对发生几率高的状况更是格外重视。虽然其中有许多都没有发生,但可以想像,一旦发生,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将会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在为危机做准备时,还要考虑到第二层的问题。例如,在1992年安德鲁飓风过后,电话公司管理者们发现,他们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短缺的不是电线杆、电线或开关,而是日间托儿中心。因为,在这场灾难中,许多电话公司的野外工作人员都有孩子,需要日间托儿服务。当飓风将托儿中心摧毁之后,必须有人在家照看孩子,这就导致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工作人员反而减少了。最后公司招募了一些退休人员开办临时托儿中心,从而将父母们解脱出来,投入到电话网络的恢复工作中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