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或一个情形的阴暗面,但重要的是挖掘其积极面、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才能找到贴近现实的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尽量多地按上述原则行事,则会发现我们原来是一个颇受人欢迎的人。但需要提醒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人喜欢我们,就会有人对我们无所谓甚至讨厌我们。这就是现实社会,我们不要期望人人都喜欢我们,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第二十三章吃亏是福 本章字数:1844 最新更新时间:2013011412:23:270
想让别人欠个人情给你,就要学会吃亏。你吃别人的亏越多,别人欠你的人情就越多,别人欠你的人情越多,就总得卖卖乖,否则就太不通人情
“吃亏是福”本身就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没有人喜欢白白吃亏与白白受损,而是希望利用“吃亏”来换来一种福。至于什么是“福”,每个都有不同的见解。所以,用眼前利益的暂时损失去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亏是福”。否则,就是吃傻亏。正因为如此,还有一句话叫“吃亏在明处才是福”,明明白白的吃亏,让关键人物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这样别人才会从内心深处对你充满感激。
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能不能主动吃亏,实在还和实力有关,因为吃亏以后利润毕竟少了,而开支依然存在,就很可能出现亏空,如果你所吃的亏能够很快获得报答那还挺得住,反之,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可能致命。
无论是大亏,还是小亏,只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就一定要尽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皱眉。尤其是大亏,有时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那年,35岁的美国人休斯顿在斯图尔市的闹市区租了房子,准备发掘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从事水果批发生意。
在此之前,休斯顿在一家小公司干了7年的仓库保管员,没有任何的生意经验。但他不想一生都为别人打工,他想自己做老板,干一番事业。
谁也没想到,休斯顿的水果批发生意异于常人,他经营的所有水果价格均是全市最低价。本来,质优价廉未尝不可,但业内的人都吃惊于一点休斯顿的水果批发价格之所以能做到行内最低,那是因为休斯顿的水果全部都是以零利润出售的。也就是说,休斯顿不仅赚不到钱,还要每月赔上房租、水电等费用。
休斯顿果真是没有任何生意经验的人,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傻事。面对同行的嗤笑和亲友的质问,休斯顿从不多作解释,始终坚持以零利润经营水果生意。更让人吃惊的在后头,休斯顿又将自己7年的工作积蓄全部取出来,在斯图尔市涉足首饰加工业和服装干洗业。而且,价格上仍然是以零利润经营。
所有人都认为休斯顿是脑子里哪根筋出问题了世间哪会有人这么傻不可否认,休斯顿所经营的生意,无论是水果批发,还是首饰加工和服装干洗方面,从来都是顾客最多、生意最为繁忙的,但谁都清楚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在顾客络绎不绝、一派繁华的背后,是休斯顿必须付出不断赔本的代价。很多人预测,休斯顿撑不了多长时间。
事实印证了人们的猜想,一年之后,休斯顿停止了自己所有的生意,将所有的店面都关停了。
之后,休斯顿迅速筹措了资金,居然又新开了一家店面,而且是全市除他之外绝无第二家的店面经营中国什锦。这次,休斯顿改变了零利润的经营思路。
休斯顿的中国什锦生意并没有让人们继续看笑话,从开业之初,美丽的中国什锦首先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加之品种繁多、质量优异,休斯顿的什锦之路一天比一天宽广。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连开了5家分店,且生意都非常兴隆。有人嗅到了商机,看着休斯顿的什锦生意眼红,也开类似的店面,但他们都奇怪地发现,几乎所有购买什锦的客户都集中在休斯顿的店里,很少光顾别家。无奈,他们只得草草收场。
很多人都在为休斯顿感到幸运,称他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子在什锦上却“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其实,真正的秘诀只有休斯顿知道:自己的成功并非是他们所说的“幸运”,而是完全靠自己高超的经营智慧和对人性的精确掌握。
原来,休斯顿从创业之初就决定做中国的什锦生意。只不过,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当地民众认可中国什锦且能让自己将什锦生意做大做强,除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外,还必须打出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因此,休斯顿先在前期以零利润的经营方式博取民众的深刻印象。时间一久,所有消费者的潜意识里就有了一个自我暗示:休斯顿出售的东西,价格都是最优惠的。在行内人看来,休斯顿“零利润”背后是不断地损失,而在消费者心目中,“休斯顿”三个字俨然已经成为最实惠的品牌代言。
休斯顿的零利润经营方式貌似很傻很愚笨,但经过了他聪明的市场运作和对人性的精确分析,却成了绝妙的智慧体现:眼前的损失是暂时的,个人的品牌和实在的长期回报才是真理。
强者恒强,很多时候就因为强者有吃亏的本钱;而弱者,就算想吃亏也吃不起,所以弱者的生存,实在是更难。
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这也是经商的智慧。
第二十四章大智若愚 本章字数:1875 最新更新时间:2013011417:35:380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谦卑处世人常在: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美国第九任总统咸廉亨利哈里逊,出生于乡间一个小镇上。他幼年时性情孤僻,表情行为看起来愚笨傻呆,因此乡里一些好恶作剧的人,经常拿他来开玩笑。他们总是拿一块镍币和一个银角子,放在一起,叫他选取其中一个,而他总是选取那个不值钱的较大的镍币,因此,每次总是引起那些人的哄堂大笑。一天,一位忠厚的老太太看到哈里逊又被大家取笑一通之后,便同情地对他说:“威廉,你为什么每次都选取那个镍币呢难道你不知道,那个银币虽小,价值却高得多吗”哈里逊只是笑而不答。后来经那位好心的老太太一再追问,他才慢慢吞吞地说:“是的,我当然知道。但你想想,我如果选取那个银币,他们还会跟我玩这个游戏吗到那时,我不但得不到银币,就是镍币也得不到了。”
这故事说明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隐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平和待人留余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哉”不离口。所以,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成就大事,创建大业。
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低调做人,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在“愚”中等待时机:大智若愚,不仅可以将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而且可以若无其事,装着不置可否的样子,不表明态度,然后静待时机,把自己的过人之处一下子说出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大智若愚,关键是心中要有对付对方的策略。常用“糊涂”来迷惑对方耳目,宁可有为而示无为,万不可无为示有为,本来糊涂反装聪明,这样就会弄巧成拙。
深藏不露,是智谋:过分的张扬自己,就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