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我做主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8节
    然提供的一切美味,吃饱后就躺在草地上,什么都不想,享受阳光和自由的空气,他们是草原的主宰,他们有的是尊严。

    不过当严寒来临时,他们必须学会抗拒暴风雪的寒冷,学会在厚厚的雪堆下面寻找猎物,时常忍受饥饿的痛苦,随时担心自己冻饿而死。狼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狗的生活恰恰相反,平时狗只能吃主人剩下的残羹冷炙,被主人吆喝着到处忙活,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有摇尾乞怜,狗的生活是有保证的,虽然从来吃不到什么美味,但是冬天到来时也不担心挨饿受冻,有主人的屁护,狗们感恩戴德,发誓下一辈子依旧为主人效忠,即便主人肆意的打骂狗们,狗们也多半不敢吭一声,因为听话和驯服是狗们的标志。

    委曲求全是狗们的标签,为了稳定的饭碗,为了自己老时有一份固定的口粮,一切都认了

    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进行比较,估计我们大多都是过着狗的生活,稳定安逸,但是永远吃不饱,想离开主人家的狗窝,但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我感到现实中的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大多是做打工狗,而不是做创业狼。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刚出校门的学生,哪里有资本和经验去创业呀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公司打工几年,储备点经验和资金,然后几年后有机会的话再自己创业。

    其实这样的想法证明是很错误的,一个大学生单位工作几年后,不但赚不到创业所需要的钱,更是无法学到创业的经验与技能。

    打工生涯学到的东西对创业基本上是没有用的,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经验体会也不同,只能这么说,打工几年后你唯一获得提高的是打工的技术技能,而创业最不需要的就是技术技能了。

    更可怕的是,打工几年后,年轻人普遍会丧失创业的激情,丧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越来越沉湎于单位之中难以自拔,后来创业的念头只能永远的留在心底,成为永久的遗憾。

    等到年龄到了50多被老板辞退的时候,才后悔20年前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创业呀

    那么做创业狼的要求究竟高不高

    我的答案是:只要有做创业狼的理念,哪怕口袋里只有50元,照旧可以创业成功

    人家早一辈的温州人出来做生意口袋有几个钱不是靠换鸡蛋换铁锅赚的第一笔钱嘛。你口袋里只有50元,至少可以在街边摆个地摊,冬天卖点袜子手套什么的,夏天卖点菠萝什么的,资金充足一点后可以搞个烧烤之类的,反正,钱再少,也能走上创业的道路,关键看你想不想做创业狼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产生的。”这句话也正体现“思路”两字,有时候我们由于视觉的不开阔,看问题容易局限在某个小范围,而自己可能也就是在这个小范围内执著着自己的某些观点,所以导致到自己无法找到出路而痛苦。如果我们能在面对问题时,让视觉更开阔一些,看问题更加深入一些,或许我们会产生了新的思路,进而能找到新的出路。

    视野的开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路的萌发。某种程度上看,思路已经是在你大脑中形成的对问题解决的模型,在思路实施前,自己已经通过了自身的知识在大脑中作了模拟实施和预测判断。但无论是模型的形成,还是预测判断,都离不开自身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越完善,自己的视觉就越开阔,就更加容易把握问题的本质,更加容易萌发新的思路。俗话说,巧妇能为无米之炊。知识储备的广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路的高度。一个企业的成败,与企业的决策层的视觉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它也考验着决策层的知识储备,即对行业认识是否深入等。只有站在行业的高度上看企业发展的明天,企业才能有强的生命力,这就是思路决定出路的本质。

    思路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客观和正确地认识事物,才能有正确的思路,才能有正确的出路;反之,主观和错误地认识事物,思路是错误的,当然是不可能有出路的。要对事物有正确和客观的认识,就必须要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让你更容易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更高效率地找到正确的思路。

    第二十章成功来源于专注 本章字数:2652 最新更新时间:2013011213:23:380

    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所以在不断探索世界、扩大眼界、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同时,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一心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对于这位传奇投资家,他的长期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甚至有些学者都不敢相信,认为这只是侥幸成功。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归结为“专注”。施罗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施罗德说,在小时候,沃伦就随身携带着自己最珍贵的财产,自动换币器。而十岁时,父亲提出带他旅行,他要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不久之后,巴菲特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三十五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萧条中,一个孩子敢说出这样的话,可真是胆大包天,听上去有点傻得透顶了,”施罗德写道。“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1991年美国**日那个周末,巴菲特和盖茨见面了。这次会面是在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她拥有的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梅格格林菲尔德的倡议下进行的。

    对于盖茨,巴菲特还是非常欣赏的,尽管巴菲特比他年长二十五岁,他知道盖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两人就是福布斯财富榜上争相被人们比较的对象。不过,以巴菲特对于it人士并不感冒的性格,他自己是肯定不会加入凯瑟琳的周末之旅的,但是在格林菲尔德地劝说下,巴菲特动摇了。格林菲尔德告诉他:“你肯定会喜欢上盖茨的父母的,而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会去。”最终,巴菲特还是同意了。

    想到要见到巴菲特他们,盖茨的心里何尝不是一样呢“我和母亲谈了谈,而结论就是母亲质问我,问我为什么不来参加家里的聚餐我告诉她我太忙了,我走不开,可她却搬出了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两个人,说他们都参加了”但是,“我又告诉我的母亲说,我对那个只会拿钱选股票投资的人一点都不了解,我没有什么可以和他交流的,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过在母亲的坚持下,我还是答应了。”

    对于两位巨人的第一次见面,很多人都在仔细观察。至少在一点上,巴菲特和盖茨是相似的,如果遇到不热衷的话题,他们会尽量选择结束。人们对于盖茨不善隐藏自己的耐心早有耳闻,而巴菲特,虽然在遇到感觉无聊的话题时他不会提前走开转而找本书看,但是他依然有自己的方法,他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从不感兴趣的话题中解脱出来。

    在与盖茨的交流中,巴菲特还是和平常一样,没有过渡语言直奔正题,他问盖茨有关ib司未来走势的问题,他还向盖茨询问是否ib经成了微软公司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以及信息产业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为何盖茨一一做出了回答。他告诉巴菲特去买两只科技类股票:英特尔公司和微软。轮到盖茨提问了,他向对方提出了有关报业经济的问题,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表示报业经济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这和其他媒体的蓬勃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两个人就完全进入了深入交流的状态。

    我们一直在聊天,没完没了,根本没有注意到其他人。我问了他很多关于it产业的问题,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理解属于他的那个行业。盖茨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我们谁都没有结束这次交谈的念头。

    巴菲特和盖茨边走边谈,从花园来到了海滩,人们也竞相尾随。“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边这些人的存在,没有发觉周围还有很多举足轻重的人,最后还是盖茨的父亲看不过去了,他非常绅士地对我们说,他希望我们能融入大家的这场派对,不要总是两个人说话。”

    之后比尔开始试图说服我购买一台电脑,但我告诉他我不知电脑能为我做些什么,我不介意我投资项目的具体变化曲线,我不想每5分钟就看一下结果,我告诉他我对这一切把握得很清楚。但比尔还是不死心,他说要派微软最漂亮的销售小姐向我推销微软的产品,让她教会我如何使用电脑。他说话的方式很有趣,我告诉他:“你开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但我还是会拒绝。”

    一直到太阳落山,鸡尾酒会开始,两人的谈话还没有结束。盖茨之前过来时乘坐的飞机将在傍晚离开,只是飞机走了,盖茨没有走,他依然在享受与巴菲特聊天的乐趣。

    晚饭的时候,盖茨的父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专注”,而比尔的答案和我的一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