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作死,没想到作了个大死!以上这句话就是莫茗刚刚自嘲东岸人如今处境的话语。{@新@笔@下@文@学锐部队或者炮兵辎重部队,他们骑兵数量保守估计接近一万人,斥候数量也远超我们,治安队的官兵们这两ri损失颇大。他们极为注重对战场的遮断,似乎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兵力、兵种构成、辎重数量以及武器装备。”
斥候们用生命传回来的第三个事实告诉东岸人,清军这次是本着一劳永逸的意图来平定山东局势的,对于窥视清军队列的东岸斥候是一经发现就立刻组织人手上去围捕。虽然这种斥候战往往是清军损失更惨重一些,但架不住他们数量多啊,因此东岸人的斥候渐渐被驱离了清军一些主力部队周围区域。他们只能远远窥伺一些二线部队,然后便匆匆打马而回。
“登州府的乡绅对清军大队前来抱乐观、欢迎的态度,只是前阵子被我军剿灭了大量地主武装,因此他们应该不会对清军有什么兵力或物资上的帮助,清军在登州府甚至莱州府就地补充粮草将变得很困难。他们只能从西面长距离转运而来,这无疑拉长了他们的补给线,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情报参谋的这条批语后面附上了作战参谋的名字,似乎是两人联名提出的。他们认为,东岸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制海权优势,在留下足够防守烟台堡的兵力后,装运一部分主力在山东半岛绵长的海岸线某处登陆,然后伺机袭击清军的补给线,得手后便立刻登船远遁。只不过这种行动对情报的要求极高,一着不慎就会将自己失陷在无依无靠的野地里,时机不成熟的话莫茗也是不敢采用的。毕竟,谁知道清军会不会派大队兵马或者主力护送押运粮草的部队呢?万一在袭击原本认为“软弱可欺”的敌军辎重部队时突然遇上大队满洲骑兵,那样乐子可就大了。
“蓬莱县城(登州城)内的杨威前阵子甚至打算称帝,只不过底下人褒贬不一,因此暂时按捺住了。这次闻知清军大队前来,登州城内群情汹汹,很多官吏吵嚷着要降清,甚至就连他手下的一些部众也有了这种想法。杨威本人不愿降清,但又没有办法,前阵子一度闹到要抛弃部队、削发入山,后被秦尚行所阻。秦尚行此人前两天还派人和我们暗地里接洽,请求一旦登州不可守的情况下就率军前来烟台就食,目前我军还没有正式回复他。”
随着清军大队前来,各种首鼠两端的人就开始给自己找退路,这个秦尚行就是一例。此人也是纵横青州府多年的大盗了,手下也有个三四千兵马,一惯横行无忌的主,这时候面对数量高达六万余人的清军,他也差点吓尿。但这种人宁愿四处躲藏也不愿意降清,却也算有些气节,关键时刻收留他们一下也是一份力量。反正翟从谔、王家忠二人的总共三千五百兵马占着济州岛有些吃力,若是再加上秦尚行的人马,那么济州岛上的一府二县正好让他们三家分领,那样形势就基本稳定下来了。
看完了这些情报,莫茗静静坐在了自己的办公室内。这是一间用厚厚的砖石砌成的房间,比较yin暗、矮小,但毫无疑问是结实的。其实小小的烟台堡内基本上都是此类建筑,矮小、厚重、结实,这是为了防备围城的敌军用短臼炮往城内抛she炮弹——虽然清军基本上没有这种装备。重要设施如粮库、军火库、物资库、冰窖、水处理池都建在地下,目前甚至仍未彻底完工,大量流民仍在争分夺秒地修建着这些地下设施。
“嘿嘿,打从登陆烟台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料到会有今天。如今堡内各项设施大部已经齐备,弹药充足,军队数量也不少,士气更是高昂,满清要想攻下这座城堡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他们六万多大军聚在这里,需要的粮食以及作战物资是海量的,就凭如今山东的形势长期来看怕是养不起他们,除非那些缙绅们大出血。不过你们当初不就是为了不大出血才反对李闯的么,到时候却又免不了被清军再抢一遭,哈哈,叫你们跪舔鞑子!现在满意了吧?”莫茗舒服地将身体陷在一张藤椅内,眼睛望着窗外列队巡逻的黑八旗士兵,自言自语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