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天旱成这个样子。米面的价钱天天涨,再不多买点,还的要涨啊。”
“现在各地米行的情况怎么样了。”戴季良抽空巡查着西安的市场。透过轿车上的玻璃,戴季良观察到各个米店粮铺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于是乎他无不焦虑的问着身边的司马。
“总司令,其实目前主要城镇、大学、厂矿的粮食供应还好”司马这些天可累瘦了不少,军务局不但要管着十几万西北军的人吃马嚼,现在有要帮着各省减灾救灾,无怪乎整个人显得又黑又瘦的。“咱们已经实行了断然措施,只要凭新的户籍卡每人每天可以在平价专售粮店购买到一斤白米或白面,只是禽蛋肉油和菜蔬已经无法保证了。”
“先保证填饱肚子再说吧。”这个时候还提什么禽蛋肉油和菜蔬啊。“平价粮的供应能保证嘛?”戴季良有些忧心仲仲的样子。要知道西北禅精竭虑提早预防,饶是这样到现在不过积攒下来四百万石袋米面,即便按照最低的受灾人口计算,也不过可以让口口万人吃上四十天的,实在是入不敷出啊。
“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指施来解决粮食的来源。”司马仔细的向戴季良报告着。“第一是在西北内部紧急采购和调拨,目前青海和宁夏的情况尚好,因此王主席和林主席已经下令在两省抢购粮食和肉禽。除极少的一部分作为储备外,绝大多数交由军务局军储处统一调配。”说到这,司马脸上有一抹的苦涩。“不过不少奸商坐地起价。所以军务局收购这批粮食至少比原价多花了近五百万。”
“囤积居奇这是商人常干的事,无利不起早嘛。”戴季良摆摆手。有人一直在他耳边建议立亥实行粮食专卖迫使商人放弃囤积,但是戴季良明白这大灾不过才开了一个头罢了,要是现在就就此干预市场的正常波动,接下来谁还愿意帮西北把粮食运进来,再说了市场的事只能由市场自己解决,因此他宁可让军务局派人下到地头跟农户一家家的谈收购,也不愿意以国家垄断的形式逼着相当一部分人宁可坐在那看笑话。“其他还有什么措施?”
“第二走向周边省份用枪炮等硬通货套购米面”不过由于河南和山西也逾到了旱情,江苏、安徽又要为北伐军提供军粮,所以西北不得不向更远的地方采买粮食。“目前交际处前次采买的粮食和张老帅答应咱们的粮食已经开始6续运抵了,不过数量加起来也不到百万石袋,因此还要扩大采购的范围。”
“第三在西北内部对各粮铺进行管利。”当然这种管制不是没收。只不过每一家营业的粮店每天开业之前必须向平价专售粮店平价出售一部分米面才准予开业,至于开业后他们愿意卖什么价,西北就管不着了。
“预期实行这三欲芹施之后,基本可以保证西北有能力确保让。o万人吃上三个月以内的储备。”
“这绝对不够。”戴季良闭上眼睛,现在这些措施都只能保证现阶段市民、工人的粮食供应,灾害一旦扩大,难民必然涌向城市,安排两省屯垦和以工代赈固然可以分流一部分灾民,但这远远不够。“潢关报告,光这个月涌进西北的河南灾民、难民就逾十万,必须要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戴季良咬咬牙。“立刻降低平价专售标准。从每人每天一个先降到十二两,如果秋粮收不上来,再降到半斤。”
“总司令。”戴季良的车回到西北军司令部。一早有等候在那的乐怡过来打开门。“第四集团军李总司令已经同意紧急向西北出售劲万石粮食,条件是西北帮助桂军建立一个至少有十架飞机的飞行队,并向桂军出售不低于刃门火炮。”为了准备跟蒋系翻脸的资本,李、白、黄恨不得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而西北的大灾给了他们一斤,极好的机会。“另外。楚敢在淅江、江西采购了二十万石糙米,只要运力足够。可以马上运回西北。”
“关于新疆有什么最新的情报嘛?”戴季良操心的事太多了,他边走边问着。
“最近中苏边境忽然转为平静。”交际处没有能力渗透到赤俄去。因此也无法确认这是不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片玄安守。“倒是蒙古边境上赤蒙的边防军越境的次数增多了。”
“通报参谋长了没有。”戴季良脚步一滞,俄国人是在玩声东击西,还是准备前后夹攻。“冶情,你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想办法搞到赤俄、赤蒙的情报。”说话间戴季良一行走进了办公室。“让郭司南来见我。”现在已经到了非常时刻。戴季良绝对不想让赤俄和他们的代理人捣西北已经可危的局面。“总司令”郭司南还没有来,宋成从外面接了斤,电话走了进来。“日本人在济南大开杀戒,打死打伤我军民二千余人,蒋中正已经下令北伐军退出济南城了。”
“该来的总归会来的。”戴季良闭上眼睛,也许蒋家人认为这是忍辱负重,是为了统一而付出的代价,然而这却是南京政府对日一系列退让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浴火重生的举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