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腰形转轴连接见于1、2号铜车左右骖马的靳环。靳环两股条带的连接都是用两端带钉帽的亚腰形转轴连接。连接后的条带可以作36o度转动便于环套张大或缩小。
锥度配合连接见于1号车上的铜伞的22根弓与银质盖弓帽、2号车盖36根弓与银质盖弓帽的连接。二者配合紧密牢固出土时基本上原位不动弓末和帽的内侧均带有一定的锥度套在一起。
弯钉连接用于1号车铜伞的伞盖与弓的连接是利用盖弓帽上的倒钩钩住其边沿的小孔以防滑脱。其工艺过程是先在伞盖和篷盖的近边沿处钻孔把盖弓帽上的小钉插入孔内然后将钉打弯形成向上的倒钩从而把伞盖和篷盖固结于弓上。套接用在1、2号车上右骖马与马头的连接马头上有一茵状的基座将下端的一半球形中空的底座套接于基座上再用销钉固定。
通过以上这些金属连接方法把近7ooo个零部件组成了两乘铜车马其精美的程度使现代人看后也不禁翘起大拇指盛赞两千多年前高的连接工艺。
铜车马的零部件很多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空有实、有圆有方因此对制作工艺的要求很高《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一器而群工致巧者车最多。”《周礼-考工记》也云:“一器而工聚焉者车最多。”看了秦陵出土的铜车马后证明古人所言不虚。铜车马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多种多样:
1.铜丝的制作:铜车马上有许多地方使用了铜丝直径一般在o.25~o.8毫米之间最细的要算铜马上的缨络和右骖马上的其直径仅o.25~o.3毫米。怎样把铜丝制作得如此之细委实令人难以想象。通过金相组织观察现其制作工艺是:先铸成铜板经锤打成零点几毫米的薄板然后裁切再经加工而成。
2.锉磨抛光:铜车马和御手俑经铸造成型后通过抛光过程使其表面光洁。有许多零部件上的锉磨痕迹仍十分清晰。
3.钻孔:铜车马上采用钻孔的部件不少如8匹马的缨络的根部都是插在钻有很多小孔的铜球上孔径约1毫米。在孔径内插接或贯穿三四根长度不等的扭曲波折的铜丝并加铜楔防止铜丝脱落。马的辔、、颈等具都采用了钻孔再贯销钉连接的工艺。
4.金银镶嵌:主要用在一些装饰图案中。铜车马右骖马上座是一个半球形体上面除绘有菱格式的图案花纹外还镶嵌了16颗明亮的金珠。在1号车的伞杆上也有错金银的图案非常精美。
秦代的青铜冶铸工艺是对商周青铜铸造艺术的继承但有了长足的展。其冶铸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个集大成期。无论在青铜冶铸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上都已达到令人无比惊叹的程度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